臨江仙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仡^煙柳漸重重,淡云孤雁遠(yuǎn),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fēng)。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語“人生世上,虛浮無定”,故曰“浮生”。②飄蓬:飄浮無定之意。
(1).上闋中“淡云孤雁遠(yuǎn),寒日暮天紅”這兩句寫景,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4分)
(2).有人認(rèn)為下闋中的“酒醒”后三句與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結(jié)合詩句談?wù)勀愕目捶ā#?分)
參考答案:
12.(4分)(1)大雁是“孤雁”,太陽是“寒日”,孤單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寫出了離別之痛,浪跡飄零之苦。晚霞吐紅,在流浪人看來,紅光慘淡,透出寒意,引發(fā)了作者的無限凄涼之感。(重點(diǎn)放到對“孤雁”、“寒日”、“暮天”三個意象的分析上。前兩個意象為2分,后一個為2分。)
(2)4分 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1分)兩者都寫了離人不堪離別之苦,借酒澆愁;(1分)兩者都設(shè)想了酒醒后的情景,為虛寫,突出了孤獨(dú)無依、凄苦難耐之感。(2分)
【詩詞鑒賞】
這首詞寫的不過是前人作品中重復(fù)過千百次的離愁別緒,并不新鮮;但就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上來講,卻值得鑒見的。
全詞以“飲散離亭”著筆,看似簡單,其實(shí)仔細(xì)閱讀確有其深意,并且十分新穎的創(chuàng)作手法;何謂離亭?離亭,是指古人餞別的亭子;可作者分明是沒有落入俗套,如何惜別,如何依依不舍的情思,恍若不知,只是簡單的一句:飲散離亭西去,所有別時的情節(jié)終是一筆帶過,多少筆墨俱已省卻;然世之萬般愁緒,還是當(dāng)年離別時;詩有曰: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作者即景即情,緊接著一句:浮云長恨飄蓬;可謂此恨綿綿,浮云空空,千載!不由人不發(fā)出極度的感慨與諸多惆悵;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一發(fā)而不收了....待回頭,凝眸處,只煙柳漸重重,淡云孤雁遠(yuǎn),寒日暮天紅;浮生飄零,前途茫茫呀!眼前景色,皆盡哀緒;作者似乎分明就是在訴說自己的人生遭遇,宛如那淡云中的孤雁一般,在寒日天暮中孤零零的飛呀飛,但又能飛到哪兒去呢?依依惜別后,前來送行的朋友也都漸行漸遠(yuǎn)了,就算一再地回頭相望,終也已隔著了重重?zé)熈,最多也就個愈發(fā)模糊的影子了,回頭再望,也是不盡的天涯,實(shí)在是倍感凄涼呀。此為上片闕詞,已將讀者一味地拉進(jìn)了那惜別凄涼,滿面愁蹙,不堪回首的境界中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如此清冷之夜,唉,那是怎么的一種心情呀?此時,又有誰會來想問個究竟呢。
于是下片作者起筆就問了一句:今夜畫船何處?可問的是誰呢?朋友都已離去了,滿心的躊躇,也是無人可問呀,唯有自言自語吧;離亭之外,涉水之船,潮也是平的,淮月朦朧,月也是朦朦朧朧的,就象此時也能理解作者本身的情緒一樣,傻傻地呆想了起來;真正是景色交融,渾然一體啊!于是又想起離亭話別之際,推盞換杯,醉酒暢飲,何其樂,何其歡;可此時曲盡人散,卻正是酒醒時分,真正一奈愁濃更絕;舉目處,殘燈清照,孤枕怎能眠,萬般清苦。∷记跋牒蟮淖约,實(shí)在是無法安然的入睡;輕浪五更風(fēng),一直到了五更天的時候,似乎有點(diǎn)迷糊了,真的累了,開始有點(diǎn)朦朧的睡意了吧,五更風(fēng)起了,也就那點(diǎn)微風(fēng)泛起了點(diǎn)輕浪,卻偏偏將人從夢中驚醒;如此的一個夜晚啊,人心中的那種無端的愁緒,真的是無法再用言語來形容了.....
綜觀全篇,作者書寫了離亭、孤蓬、寒日、暮天、畫船、煙柳、孤雁、月色、淡云、殘燈、孤枕、風(fēng)聲、浪聲一切的一切,皆盡煩愁,實(shí)在是無以為懷啊。此景此情此愁,一闕清詞也便寫出了極致!《臨江仙》閱讀答案(附賞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36174.html
相關(guān)閱讀:《回望錢學(xué)森》閱讀答案
《“五院院士”張立綱》閱讀答案
《余光中:中國文字的煉丹人》閱讀答案
《民國奇人劉文典》閱讀答案
朱自清《懷魏握青君》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