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原因分析類題型訓練(含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高考第二輪復習是進行專題訓練,分模塊掌握高中所學知識。在高考地理原因分析類題型訓練中,大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理解到位,然后配合題型訓練更好地掌握模塊精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高考地理原因分析類題型訓練(含答案) 地理原因分析類真題》,供參考。

地理原因分析類題型訓練設問形式:

地理事物間的因果聯(lián)系能檢測學生的思維過程,因而成為地理綜合題的常見設問和考查形式。命題形式上,常常以區(qū)域圖為信息的載體,就區(qū)域內(nèi)典型地理現(xiàn)象或地理事物進行設問,通常的設問形式有“試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自然或社會)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地理原因分析類題型訓練思維建模

在分析該類試題時,要注意把握兩點: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與相關“地理要素”之間“因”與“果”的聯(lián)系。

2.明確分析的原因內(nèi)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自然原因一般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礦產(chǎn)、洋流、海陸輪廓、板塊運動等方面來分析;人為原因一般從歷史條件、人口、工農(nóng)業(yè)、城市、交通、工程建設、市場、政策、科技、軍事、宗教等方面來分析。

地理原因分析類題型訓練模板典例

地理要素形成因素
太陽輻射①緯度位置②天氣狀況③地勢高低與坡向(陰陽坡)
等溫線走向①緯度位置(東西向);②海陸位置(與海岸線平行);③地形(局部閉合或沿山脈延伸)
降水海陸位置、大氣環(huán)流、天氣系統(tǒng)、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類活動
鹽場形成①平坦廣闊的海灘;②利于蒸發(fā)的天氣;③避開大河的河口
漁場形成①大陸架海區(qū);②河流入?谔;③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補償流處;④溫帶海區(qū)
氣候成因①太陽輻射;②大氣環(huán)流(氣壓帶、風帶、季風);④人類活動③下墊面(地勢高低,地形抬升或地形阻擋、洋流、海陸分布)
特殊氣候區(qū)成因①洋流②地形③風(暖濕氣流或干熱氣流)
自然災害成因洪澇、干旱、滑坡和泥石流、地震等的成因(省略)
環(huán)境問題成因水土流失、鹽堿化、荒漠化、水資源短缺、全球變暖、酸雨的成因(省略)
人口遷移①經(jīng)濟(就業(yè)機會、經(jīng)濟收入)②政治③社會文化④生態(tài)環(huán)境(氣候、旱災等)
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①歷史原因②經(jīng)濟原因(支付地租能力)③社會原因④行政原因
工業(yè)集聚原因①共同利用基礎設施和廉價勞動力;②節(jié)省運費和能源消耗;③加強企業(yè)間信息交流和技術協(xié)作

地理原因分析類題型訓練

讀“我國東南部地區(qū)某月等溫線圖(圖1)和年等降水量線(mm)分布圖(圖2)”,回答下列問題。

(1)圖1所示為 (1、7)月等溫線,該月我國氣溫分布有何特點?簡要分析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

(2)比較圖中①②兩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3)比較圖中①③兩地該月平均氣溫高低,并分析原因。

(4)圖中④⑤兩地適合曬鹽的是 地,原因是 。

(5)圖1中陰影區(qū)域農(nóng)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費結構中,生物能源大約占80%。該區(qū)域面臨的重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什么?其成因是什么?

地理原因分析類題型訓練答案

(1)7 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小!∧戏骄暥鹊,太陽高度大,北方雖然緯度高,太陽高度小,但白晝較長,因而氣溫也較高。

(2)①地大于②地!、俚匚挥跂|南季風的迎風坡,②地位于臺灣山脈的雨影區(qū)。

(3)③地高于①地!、鄣氐暮0、緯度都低于①地,且③地降水少于①地。

(4)④、艿靥幈筹L地帶,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強,氣溫高,蒸發(fā)旺盛;地形平坦,有大片泥質海灘

(5)水土流失!y砍濫伐(或過度樵采)。

以上《2017高考地理原因分析類題型訓練(含答案) 地理原因分析類真題》由小編整理。建議同學們在地理復習過程中多思考,多從做題中摸索并總結規(guī)律。答題時,字跡要清晰,萬一答錯只需要在錯誤答案上劃條斜線即可,并在指定位置寫上正確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45754.html

相關閱讀:烏拉圭海灘上空現(xiàn)卷筒云奇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