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題共17小題,每小題均只有一個選項最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51分)
1.格里菲思(F.Griffith)在作了著名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其實驗結果
A.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B.證明了RNA是遺傳物質
C.證明了蛋白質是遺傳物質 D.未有具體證明哪一種物質是遺傳物質
2.在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中,利用DNA酶處理S型細菌DNA,結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處理的DNA不能促使R型肺炎雙球菌轉化。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實了DNA分解后不再是遺傳物質 B.該實驗從反而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C.該實驗證實了DNA分解產(chǎn)物不是轉化因子 D.這是格里菲思實驗的巧妙之處
3.為了用放射性元素標記噬菌體,某同學進行了如下操作。正確的是
A.用含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 B.用噬菌體侵染經(jīng)32P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過的細菌
C.用含35S 的活雞胚培養(yǎng)噬菌體 D.用噬菌體侵染食用過32P食物的動物
4.用32P標記噬菌體內部的DNA,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用這種噬菌體去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后,得到的新的噬菌體內可含有
A.32P B.35S C.32P和35S D.二者皆無
5.下列有關物質鑒定的實驗中,需要加熱處理的是
①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 ②碘液鑒定淀粉 ③蘇丹Ⅲ鑒定脂肪 ④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⑤二苯胺鑒定DNA
A.①④ B.④⑤ C.①⑤ D.①②
6.下列曲線能夠反映利用不同濃度NaCl溶液進行DNA粗提取的原理的是  高二;
7.“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中有三次過濾:①過濾加入蒸餾水的雞血細胞液 ②過濾含黏稠物的0.14mol.L-1NaCl ③過濾溶解有DNA的2mol.L-1NaCl
以上三次過濾分別為了獲得
A.含核物質的濾液、紗布上的黏稠物、含DNA的濾液
B.含核物質的濾液、濾液中DNA黏稠物、含DNA的濾液
C.含核物質的濾液、濾液中DNA黏稠物、紗布中DNA
D.含較純的DNA濾液、紗布上黏稠物、含DNA的濾液
8.以雞血為材料進行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中,將獲得的DNA經(jīng)過進一步處理,以獲得含雜質較少的DNA時,可依據(jù)的原理是
A.在物質的量濃度為0.14mol/L的氯化鈉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
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條件下會染成藍色
C.DNA不溶于冷酒精而細胞中的其它一些物質易溶
D.質量濃度為0.1g/mL的檸檬酸鈉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9.某人用15N標記某種堿基研究細胞的分裂實驗中,發(fā)現(xiàn):15N起初出現(xiàn)在細胞核中,然后逐漸轉移到細胞質基質和核糖體上。這種被標記的堿基最不可能是
A.腺嘌呤 B.尿嘧啶 C.胸腺嘧啶 D.鳥嘌呤
10.在利用PCR技術進行DNA分子的體外擴增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培養(yǎng)含堿基A和T多的DNA時,利用加熱促使DNA解旋時所需溫度較高
B.培養(yǎng)含堿基C和G多的DNA時,利用加熱促使DNA解旋時所需溫度較高
C.在DNA解旋后,在使其復旋的過程中需要加入某種酶
D.在體外擴增過程中,不需要加入任何酶
11.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分別從兩個小桶內隨機抓取一個小球,模擬的是
A.F1產(chǎn)生的配子 B.親本產(chǎn)生的配子 C.親本配子結合 D.F1配子的隨機結合
12.已知豌豆紅花對白花、子粒飽滿對皺縮、高莖對矮莖為顯性,控制三對性狀的基因之間自由組合。如以純合的紅花高莖皺縮子粒與純合的白花矮莖飽滿子粒的植株雜交實驗,理論上推算F2代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A.8種表現(xiàn)型、27種基因型
B.高莖飽滿子粒:矮莖皺縮子粒為15:1
C.紅花飽滿子粒:紅花皺縮子粒:白花飽滿子粒:白花皺縮子粒為9:3:3:1
D.紅花高莖飽滿子粒:白花矮莖皺縮子粒為27:1
13.某人在某一社區(qū)的家庭調查人耳垢的油性和干性(受單基因A、a控制)后,得到下表數(shù)據(jù)。
組別
父母雙
親性狀
家庭數(shù)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四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計
670
141
134
191
204
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由一組可知油耳對干耳為顯性
B.由二、三組可知,該性狀為伴X遺傳
C.由二、三組可知,該性狀為常染色體遺傳
D.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四組雙親均為隱性純合子
14.某科研小組對取食方式為吞食的三個物種隨食物顆粒大小而產(chǎn)生的種群數(shù)量分布實驗后,整理相關數(shù)據(jù)后得到曲線如右圖。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三個物種的食物資源完全相同 B.物種甲與物種乙為競爭關系
C.物種丙與物種甲為捕食關系 D.能量流動方向由甲經(jīng)乙到丙
15.對甲、乙兩個國家各年齡段的人口數(shù)量統(tǒng)計得到數(shù)據(jù)如右表,下列相關判斷正確的是
年齡(歲)
甲(百萬)
乙(百萬)
≥70
1.9
17.8
60~69
2.7
15.4
50~59
3.8
21.6
40~49
6.5
38.4
30~39
9.7
39.6
20~29
13.8
36.2
10~19
17.4
37.6
0~9
29.7
38.4
A.甲屬于人口穩(wěn)定型國家,乙屬于人口衰退型國家
B.甲屬于人口增長型國家,乙屬于人口穩(wěn)定型國家
C.甲屬于人口增長型國家,乙屬于人口衰退型國家
D.乙屬于人口衰退型國家,乙屬于人口穩(wěn)定型國家
16.某同學以黃瓜進行了“觀察SO2對植物的影響”實驗,得到以下結論,你認為不合理的是
A.實驗選擇黃瓜為實驗植物,是因為它是SO2敏感植物,可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B.受害程度隨著對SO2敏感度的增強而減弱:成熟葉、老葉、幼葉
C.不同部位的抗性不同,受害順序依次為:葉片、葉柄、莖
D.受害癥狀:葉片褪綠、變成黃白
17.某實驗小組在研究某種水生植物在治理水體富營養(yǎng)化中的作用過程中,將水箱分為三組,每組三個,分別注入富營養(yǎng)化的河水以模擬富營養(yǎng)化水體。其中,一組作為對照,另兩組分別放置相同重量的金魚藻和鳳眼蓮,均放置在合適的條件增大一段時間,定期測量各水箱中水體的氮濃度。但實驗中水分會不斷蒸發(fā),為不影響實驗的精確度,他應定期向每個水箱添加的是
A.相同數(shù)量的蒸餾水 B.相同數(shù)量的原水樣
C.與蒸發(fā)掉的水量相同的蒸餾水 D.與蒸發(fā)掉的水量相同的原水樣
二、非選擇題(除特別注明外,每空2分,共49分)
18.(16分)在下列“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中,A、B、C、D、E五個實驗小組在實驗過程中,除下表所列處理方法不同外,其他操作步驟均相同,但實驗結果卻不同。
組別
實驗材料
提取核物質時加入的溶液
去除雜質時加入的溶液
鑒定試劑
A
雞血
蒸餾水
95%的酒精(25℃)
二苯胺
B
菜花
蒸餾水
95%的酒精(冷卻)
雙縮脲
C
雞血漿
蒸餾水
95%的酒精(冷卻)
二苯胺
D
豬血細胞
2mol/L的氯化鈉
0.14mol/L的氯化鈉
雙縮脲
E
雞血
蒸餾水
95%的酒精(冷卻)
二苯胺
⑴因實驗材料選擇錯誤而難以獲得成功的組別是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⑵即使實驗操作完全正確的情況下,也得不到DNA的組別是_________。
⑶按實驗操作程序進行后沸水浴時試管顏色變藍的組別是_____;藍色較淡的是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B組實驗不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如要獲得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19.(13分)甲是三種不同植物形成普通小麥的過程示意圖;圖乙是某實驗小組利用普通小麥中的高稈抗病(TTRR)和矮稈易感。╰trr)兩個品種(兩對性狀獨立遺傳),通過三種不同途徑培育矮桿抗病小麥品種的過程圖解。
請分析回答:
⑴圖甲中雜種一、雜種二具有的染色體組數(shù)分別是 、 個,經(jīng)過①、②過程后形成二粒小麥和普通小麥的過程與圖乙中 組有相似之處,其本質均是在一定條件下使 ,它們的不同在于 。
⑵請依據(jù)普通小麥的形成原理(圖甲),我國育種專家以普通小麥和二倍體小黑麥(以C表示它的一個染色體組)為育種材料人工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新型的小黑麥,請你利用圖示說明一下可能的培育途徑。
20.(8分)某課外小組同學在進行蒲公英的種群密度調查時發(fā)現(xiàn),向陽處的蒲公英的葉片較大、葉緣缺刻小、大多數(shù)近于全緣(稱為陽生葉),而生長在蔭蔽處的蒲公英的葉片較小、葉緣缺刻大、大多數(shù)呈鋸齒狀(稱為陰生葉)。他們想進一步探究環(huán)境和遺傳因素對蒲公英葉形的影響,請你完善相關內容。(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進行無性繁殖)
⑴實驗步驟:
①取向陽處的蒲公英的直根隨機平分為A、B兩組,取蔭蔽處的蒲公英的直根隨機平分為C、D兩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觀察各組葉形。
⑵預期結論與結果:
①若蒲公英的葉形只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蒲公英的葉形只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蒲公英的葉形受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影響,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某地曾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植物生長茂盛,土壤動物種類繁多。后來,由于上游地區(qū)一農(nóng)藥廠的污染廢水排入河流,造成該地農(nóng)田土壤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原本常見的泥鰍、田螺等幾近銷聲匿跡。為了調查污染廢水對農(nóng)田土壤動物類群的影響,在受污染河流一側不同距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下表:
距污染河流不同距離土壤動物類群和個體數(shù)
離污染河流的距離(km)
0.1
0.5
1.0
2.0
4.0
動物類群數(shù)(類)
20
23
37
50
58
動物個體總數(shù)(個)
365
665
750
1983
2490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⑴土壤動物調查一般不能采用標志重捕法,理由是 。
⑵遭受污染的農(nóng)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土壤動物,是因為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 ,而不同類群的土壤動物具有 。過度污染的農(nóng)田會喪失生產(chǎn)能力,原因是 。
⑶從表中調查結果可得出以下結論:① ;② 。
實驗專題訓練參考答案
1.D 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只說明了在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促進R型細菌發(fā)生轉化的“轉化因子”,這種轉化因子是什么則最早為艾弗里等人發(fā)現(xiàn)。至于RNA或蛋白質是遺傳物質則是在確認遺傳物質是DNA之后,進一步研究的結果。
2.D 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是艾弗里及其同事所做,格里菲思實驗進行的是體內轉化。
3.B 噬菌體是細菌病毒,專性寄生細菌;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細胞內才能表現(xiàn)出生命活動,不能直接用外環(huán)境中的營養(yǎng)物質,因而標記病毒必需先將病毒的宿主進行標記,然后,以病毒侵染經(jīng)過標記的宿主。
4.A 在噬菌體的親子代之間具有連續(xù)性的物質是DNA,因而子代噬菌體只能含有被標記的32P。
5.C 利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和二苯胺鑒定DNA時需要加熱處理。
6.C DNA粗提取中,利用的是DNA在0.14mol.L-1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辉2mol.L-1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
7.A 在“DNA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中,在過濾經(jīng)過蒸餾水處理的雞血細胞液是為了獲取含核物質的濾液;對不同濃度NaCl溶液處理過的DNA,應考慮不同濃度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溶解度小時得到的是濾渣(黏稠物),溶解度大時得到的是含DNA的濾液。
8.C 在DNA的提取與鑒定實驗中,可利用DNA不溶于冷酒精,而其他一些有機物可溶這一特點進行精提取。
9.C 胸腺嘧啶是構成DNA的成分,一般只在合成DNA的場所被利用,而DNA在形成后,不會從細胞核轉移到細胞質基質和核糖體;但A、U、G是構成RNA的成分,形成的RNA可以轉移到細胞核外。
10.B 在PCR技術中,解旋溫度的高低與C、G含量成正相關,與A、T含量成反相關,A錯,B對;其復性過程中不需要加入酶,但合成DNA的其它條件:原料、酶等與體內復制大體相同。
11.D
12.B 由于控制三對性狀自由組合,因而,F(xiàn)2代可能的表現(xiàn)型數(shù)為23(27:9:9:9:3:3:3:1)、基因型種類為33,A可能;三顯性與三隱性的比例為27:1,D可能;任意兩對性狀來看:雙顯、一顯一隱、一隱一顯、雙隱的比例為9:3:3:1,C可能,B不可能。
13.B 由一組后代中男女中均有干性出現(xiàn),可知為油耳為顯性,且不會是伴Y染色體遺傳;若控制該對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則二、三組中至少有一組會表現(xiàn)出后代男性為油、女性全干的現(xiàn)象,而實際情況沒有,則說明不是伴X遺傳。
14.B 由圖可知,甲乙丙三者之間及任意兩者之間在食物大小上均存在著共同區(qū)域,這說明它們之間肯定存在著競爭關系,B項正確;對于A項中的食物資源完全相同、C項中丙與甲的捕食關系和D項中能量流動(沿著食物鏈)等均無法作出肯定判斷。
15.B 分析時應注意三個不同層次人口的數(shù)量:生殖機理發(fā)育不健全(幼年<20)、具有正常生殖年齡的人數(shù)(20≤成年≤49)、喪失生殖能力的人數(shù)(50≤老年),并結合年齡結構的相關特征判斷可知:甲屬于增長型,乙屬于穩(wěn)定型。
16.A 黃瓜是SO2抗性植物,而不是非敏感植物。
17.C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添加物中不含有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物質,如N、P等,故B、D錯誤;二是不能因為添加物的加入而導致不同組的濃度降低或增大。因而最好是實驗時,即在各水箱中標定原來添加溶液量,以后補充蒸餾水時,均加至原有標記處。
18.⑴C、D 豬的血漿中沒有細胞結構,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選用這些材料得不到DNA或得到的DNA很少 ⑵C ⑶A、E A 冷卻的酒精對DNA的凝集效果較佳,該組使用的是25℃的酒精 ⑷菜花細胞在蒸餾水中不能被破壞,得不到DNA 研磨
解析:在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中,理論上講,只要細胞核中含DNA的材料均可,因血漿無DNA不宜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核、血小板不具細胞結構無DNA,因此不宜選擇豬血細胞,但可選擇其他組織(如肝臟);鳥類(雞)血細胞均有核,加之,血細胞分散存在,加蒸餾水即可促進其破裂釋放核物質,因此,通常選擇雞血進行實驗;植物細胞(菜花)也含有DNA,可以選擇。但應因材料不同而調整操作方法,如動物組織(肝臟)、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均不能用加蒸餾水促進破裂的方法獲得,而應加進行研磨。提純時應該使用冷酒精,鑒定時應該使用二苯胺。
19.⑴2(1分) 3(1分) Y (1分) 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2分) 前者是在自然條件下,后者是利用秋水仙素等進行人為干預(2分);⑵以下二者均可(6分)
解析:普通小麥形成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間雜交形成異源二倍體、異源四倍體、異源三倍體、異源六倍體等的變化,異源二倍體和異源三倍體均不能正常繁殖,只有在特定條件下由它們加倍形成的異源四倍體和異源六倍體才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按照這種思路可以利用普通小麥和二倍體小黑麥通過雜交、加倍的方法或者通過細胞融合、植株組織培養(yǎng)獲得異源八倍體小黑麥(AABBCCDD)。
20.⑴實驗步驟:②將A、C兩組置于向陽處種植,B、D組置于蔭蔽處種植,在其它條件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生長一段時間后。
⑵預期結論與結果:①A、C組為陽生葉,B、D組為陰生葉;②A、B組為陽生葉,C、D組為陰生葉;③A組為陽生葉,D組為陰生葉,B、C組葉形介于陽生葉與陰生葉之間
解析:探究性狀表現(xiàn)是遺傳因素還是環(huán)境因素影響實驗的關鍵是將具有相同遺傳素質的個體置于不同環(huán)境、將不同遺傳素質的個體置于相同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后,觀察個體的性狀表現(xiàn),若性狀表現(xiàn)只與遺傳素質有關,則為遺傳因素引起;若性狀表現(xiàn)只與環(huán)境有關,則為環(huán)境因素引起;除上述兩種情況外,性狀的表現(xiàn)即為遺傳與環(huán)境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實驗中正確確定實驗的操作與觀察指標也是很重要的,如本題中應確定葉形為觀察的對象。
21.⑴大多數(shù)土壤動物身體微小,活動范圍小,標記個體難與無標記個體充分混勻。
⑵相對穩(wěn)定性;不同的耐污能力;當外來干擾超過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能力時,會導致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穩(wěn)態(tài))的破壞,甚至會引發(fā)系統(tǒng)的崩潰。
⑶①農(nóng)藥污染會降低土壤動物類群數(shù)和個體總數(shù);②距離污染源越遠(近),農(nóng)藥污染物的濃度越低(高),對土壤動物的影響越小(大)。
解析:本題綜合性地考查了考生對生態(tài)系統(tǒng)主干知識的掌握情況,要求考生從題干、圖表中正確獲取信息進行分析后,回答關于標志重捕法、污染的影響問題,并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出相應結論。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5822.html
相關閱讀: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對中學生物課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