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三篇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德國作家歌德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該書于1774年秋天在萊比錫書籍展覽會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暢銷書。小說描寫進步青年對當(dāng)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xiàn)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yīng)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少年維特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后,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

1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800字

《少年維特之煩惱》篇幅不長,情節(jié)也并不復(fù)雜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維特和綠蒂兩個人,全書以主人翁維特不幸的戀愛經(jīng)歷和在社會上處處遇到挫折這一根線索連起來,構(gòu)成一部完整的小說。

它的情節(jié)是這樣的:維特是一個能詩善畫,熱愛自然的青年,他在一個繁花盛開的春天來到一個僻靜的山村。青山幽谷,晨曦暮靄,村童幼女,無不引起他的興趣,他面對自然美景,吟詩繪畫,怡然自得,流連忘返。這時,他的心境是平靜的,但是這種平靜的心靜并沒有保多久。在一次舞會上,他認(rèn)識了一位年輕活潑的姑娘綠蒂,對他一見傾心,以后他常到她的家里去,和她在一起,他覺得好似到了天堂一樣?剖揖G蒂已經(jīng)訂婚,她忠實于訂婚時的盟誓,不能把愛情獻給維特,維特失望極了。他嘗到了戀愛的苦藥,歡樂變成了煩惱,他只得告別了綠蒂,告別了這難忘的山村。

過后,他進了一個公館當(dāng)秘書,但是官場上的腐朽,虛偽、傾軋、嫉妒,使他忍受不了,在多次碰壁后,他離開這腐朽的社會,回到原先的山村。那兒景物依舊,但人事全非,綠蒂已經(jīng)結(jié)婚了,善良的村民一個個慘遭不幸。他既憎惡腐朽的社會,渴望的愛情又成為泡影,使他受不了一連串的打擊,在隆冬的季節(jié)里,他唱著奧西恩的悲歌,留下令人不忍卒讀的遺書,用手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部小說表現(xiàn)了知識分子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反抗和個性解放的要求。

1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1000字

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為世界文學(xué)史上的名著,上學(xué)的時候曾經(jīng)讀過,但似懂非懂。最近讀了一遍又有一些體會。生活在18世紀(jì)的哥德之所以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是因為他洞悉了人性本身。書中有些話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很多指導(dǎo)意義。

“唉,這人啊真是一種慣會自怨自責(zé)的怪物!而我,親愛的朋友,我向你保證,我一定改弦更張,絕不再像已往那樣,總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痛苦拿來反復(fù)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是的,好朋友,誠如你所說:人們要是不這么沒完沒了地運用想象力去喚昔日痛苦的回憶----上帝才知道為什么把人造成這個樣子----,而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挨過眼前的話,人間的痛苦本來就會少一些的。”

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質(zhì)。人很容易自怨自責(zé),喜歡咀嚼痛苦。人生是個經(jīng)歷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以經(jīng)歷生活的態(tài)度去生活,人生就會輕松許多。成功是經(jīng)歷,失敗也經(jīng)歷,賺錢是經(jīng)歷,賠錢也是經(jīng)歷,興高采烈是經(jīng)歷,垂死掙扎也是經(jīng)歷,家庭和睦是經(jīng)歷,眾叛親離也是經(jīng)歷。每個人只能有自己的經(jīng)歷,誰也不能替代誰。但生活同時也是積累的過程,今天的你是過去的積累。人們都喜歡快樂,都不喜歡痛苦。然而快樂就像酒一樣,容易揮發(fā),而痛苦就像水一樣,不容易揮發(fā)。

為什么快樂容易過去而痛苦會伴隨人很長的時間呢?這就要看人為什么會快樂,人為什么會痛苦。人得到能滿足自己愿望的東西或碰上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會快樂。找到滿意的對象、得到錢物、得到職位、吃到美味、欣賞到美妙的音樂等都會使人快樂。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樂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們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滿足自己愿望的東西或者碰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會痛苦。失去錢物、與人爭吵、受人誤解、考試失敗、身體不適等都會使人痛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痛苦是與失去和得不到緊密相連的。人們得到之后就會習(xí)慣于東西和財物帶來的便利,會很快地變得麻木。從心理上來講,人們會將獲得歸因于他們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會給人原來習(xí)慣的生活帶來不便。當(dāng)你擁有某樣?xùn)|西時,你可以選擇不用,比如我們有很多東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選擇,因此你不會痛苦。當(dāng)想使用某樣?xùn)|西而你沒有它時,你就會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過去,咀嚼失去的愛,回憶當(dāng)日的輝煌,悔恨過去的錯誤,另一些人則憧憬未來的美好或擔(dān)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于人來講,真正有意義的就是現(xiàn)在,也就是哥德所說的眼前。人永遠只能和現(xiàn)在一起流失。過去的永遠失去,未來的變化無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數(shù),哥德的建議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挨過眼前。

1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后感1500字

《少年維特的煩惱》講述的是一位才華橫溢、熱愛自然的青年維特,獨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盡情地沉醉于這夢幻般的自然景色中,怡然自得。這種愜意的日子沒過多久,維特在一次舞會上認(rèn)識了一位年輕美貌的姑娘綠蒂,并深深地愛上了她?烧l也沒想到綠蒂竟然已經(jīng)訂婚了,她的忠誠使她無法將自己的愛情獻給維特。這無疑是給熱戀中的維特一個沉重的打擊,一系列的煩惱也隨之而來,他只好告別綠蒂,不舍地離開了?稍谀莻腐敗的社會,他處處碰壁,心靈再次承受著痛苦和失落,他又再次回到原先的山村。物是人非啊!綠蒂結(jié)了婚,善良的村民也一個個慘遭不幸,他絕望了,在奧西思的悲歌中,用手槍對準(zhǔn)了自己的頭顱……

看完了這本書后,我很同情維特,也很理解他為何如此煩惱。但同時我也懂得了一個道理:在生活中,我們無論遇到了什么煩惱,什么挫折,都不能像維特一樣選擇逃避,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地,不可能都布滿鳥語花香,我們絕不能跌一跤就說沒路好走,就放棄。

生活中,我們無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對。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直至擊敗挫折。還記得劉翔永不言棄的速度,中國女排永不言棄的頑強,愛迪生永不言棄的勇氣嗎?他們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堅信挫折是人生的考驗。這一切都告訴我們,永不言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頑強精神,永不言棄的人總會勝利。

永不言棄的人,看到的永遠是希望;而輕易就放棄的人,等待他的后果只會是絕望。永不言棄的人,心中總會是一個樂觀安適的心態(tài);而輕易放棄的人,心緒煩惱萬分,終日生活在困惱與悲觀之中。永不言棄的人,往往會享受到勝利與成功給他帶來的喜悅;而輕易就放棄的人,失敗永遠是他心中無法抹去的一道陰影。

其實,死亡解決不了一切,它所能留下的是更多人的痛苦。只有努力戰(zhàn)勝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和價值。即使最后我們還沒有成功,但至少我們努力過、奮斗過!

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放棄,則一定會失敗。堅持就是勝利,在最后一秒還未到來之前,結(jié)果永遠是未知的,所以在困難面前我們應(yīng)選擇堅持奮斗,永不言棄,努力向成功的彼岸進發(fā)。

在回想起來這本書的內(nèi)容,我奇怪如此簡單的故事,為什么歌德在極短的一個月之內(nèi)創(chuàng)作出的小說會引起一場巨大轟動?

難道僅僅是因為這本書信體小說記敘的是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讀著讀著,你會發(fā)現(xiàn),你??就是作者在傾訴的對象??威廉姆。你的心會被主人公的敢愛敢恨、真誠、率直所感動。是他的愛情悲劇震撼了青年的心靈?

不,當(dāng)然不是。在我眼里是因為維特的反抗。他的自殺不僅僅是出于對綠蒂無限的愛,更體現(xiàn)了他的反抗??對封建勢力的反抗,對貴族階級的憎惡。

如果將這部小說與作者的生活背景聯(lián)系起來,你不禁會發(fā)現(xiàn)作者將自己的感情??極度渴求沖破束縛,疾呼反抗,追求自由,完全濃縮在主人公維特身上。維特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代表,他渴望自由平等,追求個性張揚,追求自己的幸福,他渴望有一份實際而有意義的工作?墒沁@一切最終沒能實現(xiàn),反而釀成了一場悲劇。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就是這個社會,這個不平等、到處充滿傳統(tǒng)束縛、壓抑年輕人思想的社會。而維特的自殺正是對這個社會的反抗,用自殺來宣示與這個不公平的社會的徹底決裂。而自殺也是維特這類人的唯一出路。就在他自殺當(dāng)晚,他穿著整潔,像個紳士。這身衣服綠蒂“觸摸過它們,是它們帶上了仙氣”,口袋里還放著第一次見到綠蒂,帶在她胸前的玫瑰色蝴蝶結(jié)。他還給他深愛的綠蒂寫了好多好多的信,向綠蒂宣示著他的愛以及對社會不公的反抗?? “到時候了,綠蒂!我握住這冰冷、可怕的死亡之杯,心里毫無畏懼,我即將喝下這死亡的佳釀!你把它遞給了我,我絕不猶豫。一切,我生活中的一切心愿和希望就此圓滿實現(xiàn)!我十分冷靜、十分堅定地去叩開冥界的鐵門。” 槍里裝上了子彈。??時鐘敲響了十二點。??就這樣吧!綠蒂!綠蒂!永別了!永別了!” “一位鄰居看到火光一閃,聽到一聲槍響;可是,一切霎時又歸于寧靜,他也就不再注意。”

就這樣,我們可愛的年輕的維特離開了我們。我們愛維特,愛維特的有理想、有熱情、有正義感,更愛他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平等、追求幸福!

我們所處的時代,允許我們張揚個性,追求自我,我們是何等的幸福,不需反抗便得來。但是反抗精神依然要存在,面對原則與正義,我們必須與邪惡反抗到底。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本好書,讀完此書,就會經(jīng)受一次靈魂的洗禮!

1

少年維特之煩惱作品主題

《維特》雖然描述的是一個少年的愛情故事,但是其本質(zhì)體現(xiàn)的是對封建勢力的反抗,這是對歌德所生活的時代的生活本質(zhì)最真實的反映,同時還體現(xiàn)了狂熱突進的時代精神,是德國絕大多數(shù)進步青年的心戀體現(xiàn)。

在維特身上體現(xiàn)了歌德的世界觀、宗教觀、審美觀,以及他對德國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期望。維特所向往和追求的正是人性的解放和自由。維特最終還是不可避免地定向了悲劇的結(jié)局。他的悲劇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同時還是階級的悲劇和社會的悲劇!毒S特》所描述的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悲劇愛情故事,而是深刻地揭露了18世紀(jì)德國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德國普通階級人民的壓迫和摧殘,人們的精神和思想都處于一種壓抑的狀態(tài),苦悶的內(nèi)心渴望獲得解放,但是又由于自身的軟弱性而普遍存在的消極、頹廢情緒的生活狀態(tài)。而維特就是這個時期德國的覺醒青年,他對人生和社會都有著深刻而清醒的認(rèn)識,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憎惡讓他充滿了攻擊性,但是斗爭力量的缺乏又使他感覺力不從心,這種矛盾深深的折磨看他,讓他的情緒從激憤、焦慮逐漸轉(zhuǎn)變?yōu)閼n郁和苦惱,直至最后感到絕望,通過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與這個丑惡腐朽的社會做了徹底的決裂。他的死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他對自己和社會的關(guān)系沒有認(rèn)識清楚。《維特》以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方式對社會的腐敗現(xiàn)象進行了揭示,并對造成這種社會弊病的根源進行了揭露和抨擊,是整個時代的痛苦和憧憬的縮影體現(xiàn)。

在愛戀綠蒂的過程中,維特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作為人性弱點與自我內(nèi)心不可逾越的糾結(jié)。他醒悟“要是人不那么孜孜不倦地馳騁自己的想象力,追憶以往的不幸,而是漠然地看待眼前的境遇,他們的痛苦就會減少!卑l(fā)現(xiàn)了人人固有的與他人比較著尋求幸福最終失落在自己的妒忌之心中的弱點,直到受盡愛的折磨,維特看盡了一個人生的必然:“人生不過是受苦受難,飲盡杯中酒罷了!边@一系列發(fā)現(xiàn)的過程,都是主人公愛中探索自我、探索人性的過程,對自我的重新思考和認(rèn)識。又一次彰顯了作品對于自我和精神的發(fā)掘這一主題。

維特之死,是主人公實現(xiàn)自我、升華自我的一個最終途徑。維特說“但愿我能夠享受到為你去死,為你犧牲的幸福。”維特之死,是對于自我的堅持,對自然性情以及自我摯愛的終極追求。在理性與節(jié)制的時代,維特的愛情與理性背道而馳;維特之死,是對理性的一句抗議,也是主人公實現(xiàn)自我的唯一途徑。

作品中的“外界”有兩重,一是廣闊的自然,一是自我難以融入的理性社會。關(guān)于自我與外界的關(guān)系,歌德認(rèn)為內(nèi)心應(yīng)當(dāng)回歸自然,兩者相融合,不是將自我眠滅與違背自然的理性中。在作品的開篇,維特沉浸在村莊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以及人情風(fēng)物中,怡然自得。然而作為現(xiàn)實中的,文明社會中的人,完全擺脫世俗生活而全然投身于自然懷抱卻不現(xiàn)實,維特面對世俗與理智的沖撞,無論在政治事業(yè)還是感情生活中都難以融入適應(yīng)。

作品中另外兩個重要人物,阿爾貝特和綠蒂,是理性人的象征,也是不同程度失去自我意識的象征。作者對阿爾貝特內(nèi)心情感的抒發(fā)卻鮮有著墨。讀者看到了他對綠蒂的占有對維特的謙和有禮,卻看不到他的內(nèi)心世界,塑造阿爾貝特這個人物某種程度上講是對時代主流以及失去自我的不完全人性的控訴。而綠蒂,象征了一種精神處于中間狀的人格,在理性的社會中,她無力反抗其實也無心反抗,然而她并沒有完全失去天真,美麗,熱情,這是她之所以吸引維特的重要原因。這里,歌德對于綠蒂的潛意識有一定描寫“她思來想去,覺得哪個女朋友也配不上他,或許她的心里只是想把他留給自己!本G蒂的內(nèi)心處在一種矛盾的狀態(tài),但是理性在她的頭腦中是占踞上風(fēng)的。綠蒂的兩種特質(zhì)吸引也傷害著維特。維特普經(jīng)抱有過幻想,但是他最深愛的兩個人卻站在了理性的一方與他隔岸遠對,幻想破滅,讓他再也無法在生活下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58700.html

相關(guān)閱讀:特級教師送來臨考前語文“臨門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