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作者:佚名

  

  有人認為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的事。數學是自然科學,沒必要進行德育教育,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數學研究的是空間形式及數量間的關系。它相對抽象而枯燥。雖然不像文科知識活潑,生動而富有情趣。但數學教學作為整個教育活動的一部分,必須滲透德育教育。關于這一點,數學教學大綱中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可見德育教育在數學教學中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數學本身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滲透了德育因素,數學教師應抓住學科特點實施德育教育。

  

  數學科學的各種概念、定理間的聯系、發(fā)展變化是無窮的。在教學中根據這些特點,利用中學生可塑性強、思維活躍的發(fā)展規(guī)律,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例如,在平面幾何教學中,完成了基礎知識傳授、學法指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一些特殊圖形,如:平行四邊形、萎形、矩形、正萬形等幾個概念的內含與外延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這些概念間的聯系其妙無窮。同時對這些圖形的性質定理、判定定理進行比較,認識這些定理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數學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體系。要弄清各種概念及定理的關系,要有一定辯證思想方法和辯證思維能力作基礎,實際上數學同其它學科一樣,也有一個運動、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用辯證法的觀點闡述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論證方法,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數學教學本身也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為完成知識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任務,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運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時也要根據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學中,可適當補充簡介發(fā)明者及發(fā)明過程。像在教學勾股定理時,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書籍中最早關于勾股定理的記載,要比歐洲人的發(fā)現早幾百年。在學習圓時,向學生交代我國古代科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人。這比西方國家要早幾百年。通過這些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而樹立學科學、探索科學奧妙的理想和信念。

  

  總之,德育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數學教育當中,這不僅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數學教學實踐的需要。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學過程中,既可提高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67098.html

相關閱讀: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