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屆江蘇《生活與哲學》期末綜合訓練題
一、單項選擇題
1、“今天科學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還是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整個知識體系,而這個體系的最高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卞X學森關于哲學與科學關系的論斷的合理性在于
①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是最高概括的科學 ②主張科學是哲學的知識前提,哲學是科學的最高概括 ③強調(diào)離開了哲學世界觀的指導,科學研究就不能取得進展 ④指出哲學與科學具有一致性,哲學對科學具有方法論的指導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
A.“心外無物” B.“天地為萬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 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
3、有一首英語兒歌這樣唱道:“告訴我為什么星辰閃耀,告訴我為什么常春藤纏繞……因為上帝創(chuàng)造星辰閃耀,因為上帝創(chuàng)造常春藤纏繞……”美國一位著名科普作家這樣改動了歌詞:“核聚變讓星辰閃耀,向性運動讓常春藤纏繞……”這一改動反映了
①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qū)別 ②直接聯(lián)系與間接聯(lián)系的區(qū)別
③科學精神與宗教精神的區(qū)別 ④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區(qū)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史上的兩個基本派別,唯心主義者都主張
A.事物是感覺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識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認識的
5、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堅持了
A.實踐的觀點 B.革命的觀點 C.階級的觀點 D.歷史的觀點
6、圖7既可以看成正在對視的兩個人,也可以看成一個酒杯。這表明
A.運動是客觀事物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B.人們的認識結果是由認識的主題決定的
C.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而有選擇的
D.人們的認識活動可以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
7、徐悲鴻偏愛畫馬,聽馬蹄得得,看馬迎風奔馳,他覺得是一種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馬一同馳騁。這表明,作為對世界的一種反映形式的藝術作品
A.受到藝術家生活環(huán)境的深刻影響
B.源自于藝術家的技藝和藝術天分
C.離不開藝術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決于藝術家的執(zhí)著努力和勤奮
8、右圖漫畫《招聘》啟示我們
A.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B.要勇于挑戰(zhàn)和敢于創(chuàng)新
C.要抓住時機,促成飛躍 D.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9、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人們對它充滿無限遐想 高考。為了解木星的形成、進化和結構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國預計于2011年8月發(fā)射新的木星探測器“朱諾”。對木星的科學探測活動將進一步佐證
①人類的好奇、興趣和遐想是推進有關木星認識的直接動力 ②現(xiàn)代科技和探測手段的發(fā)展推動有關木星認識的深化發(fā)展 ③實踐發(fā)展提出的客觀需要是推進有關木星認識的根本動力 ④嚴密的邏輯和精心的準備能確保木星探測實踐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關于“學習”有兩種觀點:其一,“人之歲月精神有限,誦說中度一日,習行中錯一日;紙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逼涠,“教人必欲使其讀盡天下書,將道全看在書上,將學全看在讀上!边@兩種觀點沒有處理好
A.物質(zhì)與意識的關系 B.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C.真理與價值的關系 D.量變與質(zhì)變的關系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尾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7016.html
相關閱讀:高考高分生經(jīng)驗分享:高中三年政治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