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的“鬼節(jié)”風俗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泰國的鬼節(jié)

泰國的鬼節(jié)每年都于六月中旬在黎府舉行,非常受當?shù)厝嗣竦闹匾暎饕窍蛏咸炱砬箫L調(diào)雨順,希望來年稻米豐收。

在黎府地區(qū),鬼其實是天上的神。原來鬼節(jié)源于一個佛教的故事,據(jù)說,數(shù)百年前的泰國王子PrinceVessandorn是佛祖的化身,他盡心盡力為居民服務,故深得民心。某天,他向人民說將要返回天國,并叫眾人忘記他,人民聽了之后非常傷心,天神看見了亦深受感動,于是準許王子重返黎府,而鬼節(jié)就是黎府的居民用來紀念王子的。

泰國鬼節(jié)不但沒半點驚?,反而洋溢著一份歡樂和熱鬧。游行途中,“眾鬼”不但會向圍觀的途人扮“鬼臉”,還狂歌熱舞一番,期間的歌曲甚至以搖滾音樂為主,有時更有樂隊現(xiàn)場伴奏。更有意思的是,眾“鬼”在游行途中有時還會手持木制假陽具,因為當?shù)厝艘暭訇柧邽橥恋胤饰帧a(chǎn)量豐富的象征,寓意來年豐收富足。

墨西哥幼靈節(jié)和成靈節(jié)

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靈節(jié)”——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靈節(jié)”——祭奠死去的成年人,這兩天通稱為“鬼節(jié)”。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阿茲臺克人認為,死亡既是生命的歸宿,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因此,節(jié)日中人們都要隆重地慶祝。

“鬼村”米斯基

米斯基鎮(zhèn)位于首都墨西哥城東南,有“鬼村”之稱,這里并不鬧鬼,因傳統(tǒng)的“鬼節(jié)”而聞名。米斯基鎮(zhèn)得名于掌管生命和死亡的印第安女神米斯科,迄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1403年,此鎮(zhèn)成為當?shù)赜〉诎踩说募漓胫行摹?/p>

人們對“鬼節(jié)”的祭品講究頗多。水是生命之源;鹽是智慧之物;火象征光明、信念和希望;點燃的熏香使空氣中彌漫著好聞而神秘的味道,將生者的祈禱帶給亡魂;白色的紫羅蘭象征純潔和嬌嫩,墨西哥人稱為“金子花”的黃色萬壽菊象征財富;席子,可以做床、桌子,可用來裹尸;玩具獻給死去的小孩;用陶土制成的“伊蘇歸特萊”瘦狗,能將死者帶到所謂的“亡靈世界”;甘蔗是重要的祭品,古代印第安人將俘虜?shù)念^骨與甘蔗穿成一串,那是勝利的象征。

骷髏糖和巧克力棺材

“鬼節(jié)”的祭祀活動10月31日中午12點就拉開了帷幕。小鎮(zhèn)教堂的大鐘敲響12下,這是通知人們:死去孩子的“亡靈”到了。人們準備一個小祭壇,用黑色和橙色的皺紋紙裝飾一新,旁邊還貼有骷髏圖案的剪紙,再擺上水、鹽、玉米糊和玩具,點燃熏香和小蠟燭,準備迎接“亡靈”。11月1日中午12點,教堂的12響鐘聲表示“幼靈”已經(jīng)離開,隨后又響起的12下鐘聲則表示“成靈”來了。于是,人們把原先家中從門口到祭壇處灑下的白色花瓣換成黃色的萬壽菊花瓣。祈禱后,人們在祭壇上擺放時令水果、玉米粽子、用龍舌蘭酒浸過的面包、死者生前愛吃的東西等。如果祭壇桌已經(jīng)堆滿,余下的祭品就擺在席子上,包括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使用過的花毯和鐮刀、鋤頭等。

晚上7時,教堂響起了提醒孩子們?nèi)ヒ?ldquo;鬼節(jié)”糖果的鐘聲。一群群化裝成“惡魔”、“巫婆”、“小南瓜”的孩子手提大口袋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索要糖果。“鬼節(jié)”的糖果與眾不同。糖果鋪、面包坊的櫥窗里,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骷髏糖”、“巧克力棺材”等精美甜品,其中一款蜜制小南瓜最受歡迎。

幽默的態(tài)度對待死亡

“鬼節(jié)”活動的高潮出乎常人預料。米斯基鎮(zhèn)的人夜半時分裝扮成“亡靈”,打著燈籠劃著小船,船上載著空棺材在湖里游蕩。然后,人們抬著棺材上岸,走到墓地里。印第安人信奉水神。人們從湖里抬著棺材上岸,意味著從水里帶來了生命。

現(xiàn)在,很多農(nóng)村仍保持著為死者“洗澡”的風俗。人們把親人的尸骨從墳墓里挖出來,擦洗干凈后再重新入殮。這時,人們來到墓地,點燃蠟燭,守在去世的親人墓前,向“亡靈”告別。米斯基鎮(zhèn)11月1日晚到2日凌晨,墓地里到處燭光閃閃,鮮花叢叢。

打開“鬼節(jié)”那天的報紙,人們可以欣賞到總統(tǒng)、內(nèi)閣部長以及知名人士的骷髏漫畫。被畫成骷髏的人并不生氣,反而以此為榮。這體現(xiàn)了墨西哥人樂觀豁達的性格和對待死亡的幽默態(tài)度。

中國鬼節(jié)

盂蘭盆節(jié),又稱中元節(jié)或鬼節(jié)。每年陰歷七月十五,陵園將安排各墓區(qū)代表參加盂蘭盆節(jié),又叫中元節(jié)或鬼節(jié)。這一天傳說中是陰間的佳節(jié),所以有陽間過元霄節(jié)陰間過鬼節(jié)的傳說,界時陵園將舉辦祭祀、參佛、凈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jié)。不過后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有佛經(jīng)《盂蘭盆經(jīng)》以修孝順勵佛弟子,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jīng),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fā)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鐘,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后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布田: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著五谷豐登。

水旱燈: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shù)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tǒng)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

施歌兒: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上元與中元:上元節(jié)是人間的元宵節(jié),人們張燈結(jié)彩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jié)是鬼節(jié),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jié)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里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里。

西方國家萬圣節(jié)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eveofAllSaints'Day”,中文譯作:“萬圣節(jié)之夜”。萬圣節(jié)是西方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jié)”。

萬圣節(jié)的習俗——不請吃就搗亂

萬圣節(jié)的一個有趣內(nèi)容是“Trickortreat”,這習俗卻并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ALLSOULS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于僻壤鄉(xiāng)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靈魂之餅”。據(jù)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tǒng)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fā)出“不請吃就搗亂”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連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里。

萬圣節(jié)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jié)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杰克燈”跑出去玩。“杰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瞇瞇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tài)可掬的笑臉。

收拾停當后,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diào)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涂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涂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shù)人家都非常樂于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圣節(jié)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萬圣節(jié)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后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yōu)勝者。

地理網(wǎng)有最全面的地理知識,歡迎大家繼續(xù)閱讀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72020.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感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