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提高學生對高中化學的學習興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主動掌握知識、技能,發(fā)展智力與體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過程,它具有復雜的結構體系。在這一結構體系中,教學方法則是其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正確地選擇和不斷地改革教學方法,不論是對個別學生的指導還是對班級授課來說,都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事情。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教育要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以素質教育為目標,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教學中如何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特點,對高中化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大膽改革,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注重整體把握,理論聯系實際,多種教學手段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與學主體位置互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家克萊·P·貝德福特說:“如果你用激發(fā)好奇心方式教他學習,他終生都會不斷地學習!碧釂栴}是開啟思維和發(fā)展思維的源泉。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都采“取填鴨”式教學,不管學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地給學生強調所謂的考點、重點,讓他們死記硬背,不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過分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造成學生主體作用的缺失,間接地扼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強調的是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即交流,交流即對話,交流即參與,它是一種教學活動,也是一種教育精神。對學生而言,教與學主體位置的互換凸顯了學生的個性;對教師而言,上課不再是無謂的犧牲和浪費時間,而是傳授知識、自我實現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多質疑、多發(fā)問,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轉變以前教師為中心,滿堂灌,大量題海戰(zhàn)術的教學方式為以學生為主體,指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二、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學生在認知中提出問題或接受教師提問并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作為自己學習活動目的的一種情境。研究表明:當感性輸入的信息與現有認知結構之間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時,人的興趣最大。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教師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情境性問題,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置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認知范圍,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沖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如在講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時候,每個實驗都先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預測結果,帶著問題進行實驗,等到實驗完成了,結果也就一目了然了。這樣預測結果無論正確與否,學生都能記憶深刻。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問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注意這幾個問題:1.教學過程中不要把所有問題都講出來,要讓學生有問題可提。2.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時,要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3.因勢利導,逐步克服為提問題而提問題的錯誤傾向,使學生提的問題有價值。

  三、結合實際生活和科技前沿,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我們知道,哪里有物質,哪里就有化學,可以說化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存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提出問題,引起爭論,教師可以順勢用化學知識來做解釋。如結合圖片,讓學生討論平谷縣的溶洞是在怎么形成的?這時教師可在學生回答完之后,加以解釋,這是難溶的碳酸鈣與可溶的碳酸氫鈣之間互相轉化形成的。另外,結合生活中水壺里邊的水垢,講解泉水、井水等常是硬水,在水壺和鍋爐里能形成水垢,這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鈣等沉淀的緣故。并且提出水的硬度高對生活和生產都有危害。通過這一番講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對碳酸鈣與碳酸氫鈣間轉化這一知識印象更深刻。還有利用目前很熱門的環(huán)境問題引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酸雨是怎么形成的、溫室效應的原理、臭氧層空洞、汽車尾氣、土壤改良等問題,學生聽說過,卻很少認真思考過。舉出這些實例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強化認知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而同時使用兩種傳遞信息的工具能接受知識65%。因此,感官認知比抽象的思維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多媒體教學是近年新興起的一種教學手段,集文本、圖形、圖像和聲音等多種傳媒為一體,有集成性、實時性和交互性的特點,為抽象的理論教學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在化學教學中,計算機可以模擬原子、原子團、分子等的結構和變化機理,使化學反應過程生動形象,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電子云、化學鍵、晶體結構等,這些抽象的概念很難理解,例如,在講共價鍵的時候,用多媒體的動畫播放演示氯分子形成示意圖,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共價鍵是原子之間通過公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還有在化學上有些靜態(tài)生產過程不能被學生理解,如接觸法制硫酸這個生產過程,可以通過動畫模擬仿真來將分散、孤立的設備連接成完整的系統(tǒng)設備,將靜態(tài)的生產流程變?yōu)閯討B(tài)的生產過程,并將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局部放大和反復演示,這樣學生對各個設備的工作原理和生產過程就都能明白了。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可以避免因操作失誤而引起的實驗失敗。在實驗前,可以讓學生利用相應的軟件在電腦上進行模擬實驗,以掌握正確的操作和不正確操作的理解,然后再進行試驗,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實驗的有效性?傊,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學資源,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充滿了挑戰(zhàn)。高中化學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提高用教育理論指導和反思教育實踐的意識和能力,豐富教育思想,使我們的化學教學更趨合理和有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74162.html

相關閱讀:福建高考達人的化學學習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