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路電影的發(fā)展和解讀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一、引言

公路電影,簡單來說就是講述行走在路上的迥異旅途,根據(jù)不同的影像標志,講述不同主題的旅途或是行走在道路上的敘事電影,由人物和車馬在路上行走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出速度、追逐與冒險精神。從20世紀中期開始,美國的一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青年導演率先開始嘗試這一新的極富生命力的電影形式,也從此開啟了新的好萊塢時代,他們主張在明星制和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形勢下,電影的內(nèi)容或形式也應該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二、美國公路電影產(chǎn)生的原因

美國公路電影的產(chǎn)生是一種必然,它的出現(xiàn)代表了美國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這種電影形式是西方文學的積淀也好,是受西部電影的影響也罷,抑或是多種藝術學科的相互融合,美國公路電影最終還是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類型特征的藝術風格。流浪漢小說的熏陶和"在路上"敘事模式,以及邊緣人群的反叛和流浪逐步構成了公路電影的藝術構架?偟膩碚f美國公路電影大概的故事結構就是主人公迫于無奈踏上公路征途,從而導致公路上發(fā)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和沖突,最后將影片的高潮引向尋找歸宿。這具有深刻的社會反思和批判意義,影片所要傳達的信息通常是當下社會的人情冷漠和人們內(nèi)心的壓抑與反叛。

關于公路電影產(chǎn)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可以歸結為美國本身就是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作為公路電影,必要因素就是公路和交通工具(汽車或者機車),而美國的汽車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也成為當時獨具特色的新潮象征。所以我們總是說,一個新事物的發(fā)展必然與其他事物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美國被稱為車輪上的民族,在美國,汽車是現(xiàn)代文明的產(chǎn)物和象征,甚至形成了獨特的汽車文化,成為激情和自由的象征,這一點也恰好吻合了公路電影的主題。此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美國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背后,虛榮和壓抑也在不斷地滋生蔓延,這在當代年輕人中尤為突出。這種自我的反思和對機械化、自動化的工業(yè)文明的批判都不約而至。顯而易見,電影被人們當作一個很好的宣泄口和宣泄的載體。因此,在好萊塢電影的迅猛發(fā)展下,加上文學積淀和社會中各種因素的催化作用,公路電影應運而生。

三、美國公路電影的意義

(1)美學意義

首先,公路電影呈現(xiàn)的是一種行走在路上的狀態(tài),對于正行進在路上的旅者而言,這是一種帶有不確定性的時空體驗,也切合了當代人內(nèi)在的精神需求。習慣于定居生活的現(xiàn)代人群,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生活中的利益嚴格地限制在自己的領域里。但他們渴望自由、渴望流浪的心卻還一直存在,他們希望得到心靈的放逐。于是觀眾徜徉在飛逝的美景中,跟隨著公路電影的主人公一起感受旅途。

其次,公路電影的主題性探求。公路電影的成型是創(chuàng)作者、批評家、小眾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暗含了人們的某種集體無意識。公路電影不僅是表現(xiàn)電影制作者的美學價值觀,同時也是藝術家和觀眾在協(xié)同表達他們共有的價值觀和理想。而生命中的自由、平等、家庭、歸宿是公路電影反復出現(xiàn)的主題,這些永恒的生命主題,不會因為我們外在生活的變化而變得毫無意義。我們不會像先哲一樣為生命的意義而焦灼或者思慮,但是對于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思考卻是每個個體不得不面對的命題。公路電影為人們的思慮提供了一個可行性窗口。

再者就是公路電影的批判鋒芒。大多數(shù)公路電影都是以獨立的制作方式面世的。大量的外景拍攝、個人化的風格、零散的情節(jié)結構等,使其具有獨立性和感染力。拋卻了那些過于沉重而沒有實際意義的商業(yè)包袱,機動靈活的公路電影也就具有天然強悍的生命力。這集中表現(xiàn)在電影對主流價值觀的顛覆和對邊緣人群的關注。這種天然的批評性使得其他類型片難以企及。

大多數(shù)公路電影具有多種情緒,因為它并非全然樂觀。換句話說,悲觀或憂傷是公路電影的主旋律,這種伴隨始

終的雙重效果使得公路電影具有一種天然的批判性。它批判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并宣傳了人性尺度中的自由主義。比如在《天生殺人狂》中,作者辛辣地諷刺了現(xiàn)代媒體的唯利是圖和道德喪失;再比如在《末路狂花》中,深刻地批判了男權社會;還有在《陽光小美女》中,一家失敗者的上路強烈地表達出了對于社會主流成功觀念的反思。

最后就是公路電影展現(xiàn)的社會風俗畫。公路電影有著風格多變的故事場景,它可以發(fā)生在邊疆小鎮(zhèn),也可以發(fā)生在城市森林,同樣它可以行駛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也可以迷失在鄉(xiāng)間小路。這一切都是公路的功勞。只要是有公路的地方,就可以有公路電影的存在。這里所說的風景也不只是指單純的風景,其中更重要的是路上的行人和主人公所到之處的居民。短短的兩個小時就可以一覽異國美景與人情,許多觀眾也是著迷于此。

(2)文化意義

美國公路片的發(fā)展,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美國公路電影以"路"支撐起整部影片的框架,典型的敘事風格和"在路上"的敘事模式成為美國電影史冊里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路上"的敘事模式是美國公路片的顯著特征,但美國公路電影的興起還是受益于在西班牙興起的流浪漢小說。流浪漢小說中下層人民的流浪和漂泊成為美國公路電影的人物創(chuàng)作原型。這為我們電影的發(fā)展開拓出"路"的方向和角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57年,凱魯亞克的自傳性代表作《在路上》可以說是美國公路電影的文學模版,小說以主人公薩爾與幾個標榜自由解放的青年人一起穿越美國抵達墨西哥為主要內(nèi)容,通過對這一路的見聞和敘述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存在的種種問題,具有時代性和批判性,具有后來公路電影最本真的主題和特有的文化意義。

地域遼闊的西部是美國之所以成為美國的歷史文化象征,也是美國"最美國化的部分"。對西部地理空間的倚重和對西部片影像風格的傳承幾乎是所有美國公路電影的共同特征。而文德斯專程到美國西部拍攝《德州,巴黎》的舉動,也表現(xiàn)了這位德國公路電影導演對美國文化和源于美國的公路電影類型難以言明的鄉(xiāng)愁。無論是類型元素還是文化精神,美國公路電影各方面與美國西部片都淵源不淺。作為美國類型電影中的民族性經(jīng)典模式,西部片在對美國文化精神、西部自然景觀的展現(xiàn)、人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生存依附與抗爭以及性別形象的塑造上對公路電影都影響深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82996.html

相關閱讀:高二年級歷史必修三《從蒸汽機到互聯(lián)網(wǎng)》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