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盆清水來,準備幾個硬幣,把硬幣豎直地向水里扔,硬幣必定沉沒在水中。用食指托住硬幣,慢慢地使指頭沒入水中,使硬幣平落水面。奇跡發(fā)生了,硬幣居然漂浮在水上!
硬幣浮在水上是有道理的,那是表面張力把它托住了。水面的分子受到水里分子的吸引,使水面趨向收縮。荷葉上的一滴水,會收縮成水珠,細管子里的水,水面會向管口凸起。從這種收縮的傾向中,我們看到相鄰的兩部分水面之間存在著相互牽引力,這就是表面張力,它使硬幣漂在水上。水面的表面張力很小,水盆稍有搖晃,硬幣就會落到水中。
盆里漂浮著一個硬幣,在水面穩(wěn)定不動的時候,拿一小塊肥皂,輕輕地從硬幣旁邊插入水中,你會看到硬幣迅速移動,遠離肥皂而去?瓷先ィ嬗悬c硬幣怕肥皂的樣子!
這是什么道理呢?
你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一定想到了表面張力。提醒你吧,肥皂在水里會慢慢溶解,一部分水面成了肥皂水。肥皂水的表面張力比水要小,水將硬幣推離肥皂了。請你動手試一試。
實驗原理如下:硬幣靠近肥皂的這一側(cè),肥皂的表面張力小,而在相反的方向,純凈的水表面張力大,于是部分水面被拉了過去,漂在水面上的硬幣也跟著被拉過 去了。如果試驗的次數(shù)太多,水面上的肥皂太多,這個試驗的效果就會削弱,硬幣也許不移動了。這時,要另換一盆清水,才能繼續(xù)實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94100.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物理常見的35個隱含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