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雖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節(jié)選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 )(3分)
A、則其雖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窮盡 B、則或咎其欲出者 咎:責(zé)怪 [ ]
C、夫夷以近 夷:平坦 D、無物以相之 相:觀察
3、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3分)
A、第一段中,作者記敘了游蹤,并通過前洞與后洞不同的景象和游人數(shù)量的變化,來反映一般記游者的心態(tài)。
B、第二段開頭句于是余有嘆焉,既承接前一段末的悔恨之意,又為后文轉(zhuǎn)向深入的議論作導(dǎo)引。
C、作者以古人的求思之深而無不在,借古喻今,暗含今人若要有所收益,也要有這種探索精神的意思。
D、兩個文段先敘后議,第二段的議論由第一段的記敘所生發(fā),著重抒寫自己盡觀后洞奇景后的感想和體會。
4、把文中的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3分)
有松氣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說:如果不出去,火把將要燒完。(我)于是和他們一起退出洞來。
(2)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分)
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達到的人,就可以沒有悔恨了,難道誰還會譏笑他嗎?
譯文:
由此向下的那個山洞平坦而空闊,有一股山泉從旁邊涌出,在這里游覽、題記的人很多,(這就)叫做前洞。經(jīng)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個洞穴,一派幽深的樣子,進去便(感到)寒氣逼人,打問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歡游險的人也未能走到盡頭這是人們所說的后洞。我與四個人打著火把走進去,進去越深,前進越困難,而所見到的景象越奇妙。有松氣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說:如果不出去,火把將要燒完。(我)于是和他們一起退出洞來。我們走進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歡游險的人來,大概還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來此而題記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洞內(nèi)更深的地方,大概來到的游人就更少了。當(dāng)(決定從洞內(nèi)退出)時,我的體力還足夠前進,火把還能夠繼續(xù)照明。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多;危險而又遠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墒,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達到的人,就可以沒有悔恨了,難道誰還會譏笑他嗎?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收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99204.html

相關(guān)閱讀:“黃門監(jiān)魏知古,本起小吏”閱讀答案(附翻譯)
“顧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遍喿x答案
“陳軫者,游說之士”閱讀答案及翻譯
節(jié)選自《晉書 吳隱之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杜黃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