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秦燕課題組和清華大學高寧課題組合作,揭示了核糖體在蛋白翻譯過程中“倒退”的分子機理,即翻譯因子EF4通過釋放肽酰tRNA的3’末端催化核糖體的倒退運動。相關成果1月26日凌晨在線發(fā)表于《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
核糖體是生命出現(xiàn)前的最后一個必需要素,被生物學家稱為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唯一祖先的最后成分。“在生命出現(xiàn)前,核糖體的出現(xiàn)標志著以核酶催化合成蛋白的體系的成功建立,使得生物核心活性分子??蛋白質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成為可能,從而為生物反應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提供物質基礎。以核糖體為核心的蛋白質翻譯體系,是生命活動中最古老和最核心的分子體系,對細胞內的絕大部分分子體系都有重要的調控功能。”秦燕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但由于核糖體的復雜性和易降解性,對實驗條件和技術平臺要求很高,使相關研究挑戰(zhàn)重重。
此前,秦燕研究組找到了催化核糖體倒退的酶,將其命名為翻譯延長因子4(EF4)。“EF4的分子功能是催化核糖體內的tRNA逆向移位,使核糖體沿著mRNA倒退,從而調控蛋白質的合成過程!鼻匮嗾f。此次核糖體倒退機理的闡述,揭示了核糖體運動雙向性機制,“即核糖體在前進過程中也可以倒退,而EF4就是它的‘倒擋’”。
研究對理解核糖體在生命過程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分子基礎,對于人類進一步認識生命過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從應用前景來看,依據(jù)得到的EF4催化機理,研究人員可對病原菌的翻譯過程進行人工干預,進而為新型抗生素的研發(fā)提供理論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03001.html
相關閱讀:高考生物知識點:生物的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