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構建良好的班集體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一個班級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成功與發(fā)展,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特別是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轉型階段,我認為構建良好的班集體尤為重要。班主任如何構建一個成功的優(yōu)秀的班集體,我認為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chuàng)設公平的班級氛圍

班主任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公平的班級氛圍,努力營造積極健康的集體輿論,培養(yǎng)奮發(fā)向上的班集體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長處的機會,也能感到自己的不足。在平時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時,應該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切忌只把目光盯在幾個尖子學生身上。也就是說,要讓全體學生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都能實現自己的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能看到自己跟別人的差距,這樣學生就會在學會競爭的同時學會合作,進行相互的取長補短了。在對榮譽稱號的評選上,也應切忌只由教師根據成績或自己的喜好來定,而應該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評選;班隊干部的確定,也不能由教師指定或任命,而應該讓大家去選舉!皼]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教師的愛在學生成長中所起的作用。教師熱愛學生,這是最起碼的為師之道,但這種愛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決不是厚此薄彼的。教師對學生要做到愛而不寵,真真切切地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地發(fā)展!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班主任應該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學生。沒有歧視,沒有偏愛,有足夠的耐心,能夠放得下班主任的“架子”,與他們一起迎接歡笑,一同承受苦惱,這樣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為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打下基礎。尤其是學生在遇到失敗、受到挫折時,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這時班主任若能及時地表示關切、理解,伸出熱情之手,力所能及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必然會獲得比平時更難以獲得的良好效應??學生對班主任的感激,進而是尊敬,師生間的情感會更加貼近。學生最不愿意與看不起他的人打交道,因此,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建立師生融洽關系中顯得尤為重。一方面,班主任要把學生當作與自己地位平等的人來看待,對待學生的弱點、缺點以至錯誤,要給予真誠、熱情、嚴肅的批評、教育和幫助,而決不能歧視、諷刺和挖苦,否則就會傷害學生的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另一方面,班主任應尊重學生應有的權利,要充分相信學生,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級各項活動要充分放手讓學生去做,如:主題班會、運動會、班干選舉及班級日常工作都應聽取學生意見,使學生在被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別人,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如果一切都由班主任一手包辦,不尊重學生的意見,不給學生各抒己見和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班主任產生不信任感,進而導致逆反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師生間的情感溝通。

三、對學生要有“三心”,那就是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1.對待學生要有愛心。

愛心是一個班主任管好班級的基礎,只有愛學生,學生才會信任你。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只有愛學生的教師,才能教好學生,教師的愛會使學生受到感動,更能使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互相信賴的橋梁。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要時時刻刻關愛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決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qū)別對待,對學困生要“愛”字當頭,格外偏愛,偏愛能更好地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實際出發(fā),有目的地進行教育。例如: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他們都能領會。學生在班主任的行動上體會到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尊師之情。

2.對學生要有寬容之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一句話:“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薄皩捜荨睕Q不是姑息、放縱,而是在嚴格要求的前提下,對犯錯誤的學生理解、尊重,給予反思的時間,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使他們最終改正錯誤。疏松的土質能使植物茁壯的成長,寬松的環(huán)境能讓心靈更加健康的發(fā)展,對于童心未泯的孩子,我們的每一次信任的寬容,都可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奇跡。作為班主任對學生應該擁有一顆寬容的心,每次學生犯錯誤時,我對他們都很寬容,我覺得只要他們能夠改正錯誤,就是好學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呢?然而,寬容并不意味對他們放縱,改正錯誤之后還是要對他們從嚴要求,做到防微杜絕。從源頭上教育他們,制止他們犯錯誤。關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增強師生之間情感的紐帶,溝通師生間心靈的橋梁,構筑良好師生關系的保證,是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的基礎。。寬容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高深的境界。一個寬容的微笑可以抹掉學生心靈上的陰霾,一個寬容的眼神可以緩解學生身心的壓力,一個寬容的動作可以點燃學生理想的火花。讓我們對學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寬容吧,我相信這樣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對待學生要有耐心。

對待學生要有耐心特別是學困生。從他們的行為分析,他們的問題不是單一的,基礎知識差、學習技能低、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甚至還有人格適應不良和行為問題等,在小學階段已經形成,進入初中階段如果班主任不及時給予幫助,將引發(fā)其他的更多的后患。所以,我們應及時而耐心地幫助他們糾正不良習慣。對他的學習期望不要過高、要適度、循序漸進。如果用高壓手段逼迫他們學習,施加壓力,會有表面的即時的效果,但他會把怨恨壓至心底,會增加隔閡。

班主任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不要把他們看成煩心的孩子,使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樣,老師同樣也關心他們。盡量避免強烈的懲罰,如罰站、趕出教室、當眾辱罵等,這些往往使他產生更大的憤怒和憎恨情緒,反而強化了他的行為,使他在自尊心受傷之后自暴自棄、變本加厲。這時,冷處理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如果先調查清楚,給出客觀公正的判斷和教育,才會令他心服口服。同時,還要及時和他的家長溝通,不是“告狀”,而是“表揚”,對他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有時不必在班級里大張旗鼓地表揚或直接表揚他,可以通過他的父母傳遞你對他的贊賞,這不僅樹立了家長對他的信心,而且可以給他心理暗示:老師并不是不關注我,而是換了種方式,讓他了解教師對他的關心、重視和期待。

班主任要悉心了解每一個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需要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還需要課后朋友式的促膝長談;活動中師生積極參與我們才能全面了解學生,才能使師生感情加深,使師生關系密切、和諧。只有通過多種方式、多種努力,才能構建優(yōu)秀的班集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23516.html

相關閱讀:課堂教學要有“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