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事件最本質的認識方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我們學習和探究歷史的目的之一就是透過歷史事件本身認識歷史本質,歸納和總結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下面通過舉例談談認識歷史事件本質的三種基本方法。

一、通過剖析歷史背景來認識歷史本質

任何歷史事件的存在,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歷史背景是歷史事件發(fā)生的依據。既然歷史本質是內化在歷史事件中的,那么,它也一定與歷史背景有著必然的邏輯聯系。有些歷史事件是因某種特定背景的需要而發(fā)生的,它的發(fā)生與事件發(fā)起人一向的主觀愿望并不相符,所以它并不能反映事件發(fā)起人的真實想法,也不能反映歷史的真面目。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一歷史事件的發(fā)生是被動的,充當了掩蓋事件發(fā)起人真實想法的角色,其內容也反映不出歷史事件的本質。既然如此,我們認識歷史本質就不能從歷史內容本身去尋找,而要從事件發(fā)生的源頭即歷史背景中去分析。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歷史背景中往往蘊含著事件發(fā)起人的真實想法,它能告訴我們,歷史事件的發(fā)生之所以不符合事件發(fā)起人一向意圖的原因。這一點,有利于我們清晰地認識歷史本質。

例1如何認識蔣介石發(fā)起重慶談判這一事件的歷史本質?

如果僅從重慶談判的內容看,我們就會得出蔣介石在抗日戰(zhàn)爭后求和平的結論,這顯然是錯誤的。但如果從重慶談判這一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歷史背景的角度去考察,我們就會找到真實的答案。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打內戰(zhàn)和堅持獨裁統(tǒng)治是蔣介石的基本方針,也是他一向的愿望。但是,當時的國內外形勢并不允許他馬上發(fā)動內戰(zhàn)。一是國內外要求和平、反對內戰(zhàn)的輿論高漲,對他發(fā)動內戰(zhàn)造成巨大的壓力;二是國民黨打內戰(zhàn)的軍事部署到1945年8月時還沒有完成,這對他發(fā)動內戰(zhàn)也極為不利。在這一背景下,蔣介石被迫順從民意與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當然,從蔣介石內心講,他并不是真心想同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后來他之所以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其真實意圖我們聯想以上提到的背景就知道,是企圖通過談判來改變當時對他發(fā)動內戰(zhàn)不利的處境。因為,與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既可以為蔣介石贏得民意,還可以替他為打內戰(zhàn)而進行的軍事部署贏得時間。因此,蔣介石發(fā)起重慶談判只不過是一種掩飾,其歷史本質是把和談當作他發(fā)動內戰(zhàn)的一個緩兵之計。

二、通過剖析歷史內容來認識歷史本質

許多歷史事件有表象和本質之分,二者統(tǒng)一于歷史內容之中。表象只是人們對歷史事件的一種感性認識,它是事件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本質才是事件最根本的東西,它深深地藏在事件的背后,能說明事件真實的歷史屬性。因此,要想透過這些歷史事件的表象而看到其歷史本質,就必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其內容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總結出歷史屬性。歸納事件的歷史屬性就是對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加深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從而觸及到事件的歷史本質。

例2如何認識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組織產生的本質?

從現象上看,壟斷組織的產生,就是在資本主義經濟競爭中出現的大企業(yè)吞并小企業(yè)、大魚吃小魚的經濟并構現象。但是,正是這種經濟結構的重組,導致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發(fā)生了一定變化。那些采用新技術的企業(yè)因在競爭中擠垮了技術落后的企業(yè)而變得規(guī)模龐大,資金雄厚,最后形成了一個行業(yè)由少數幾個規(guī)模大的企業(yè)把持的局面,這就是壟斷。為了避免兩敗俱傷,這些壟斷大企業(yè)會在產量、產品價格和市場范圍等方面達成協(xié)議,從而使得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混亂狀態(tài)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改變,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因此,壟斷組織的產生,實際上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這就是壟斷組織產生的歷史本質。當然,它并不能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三、通過剖析歷史目的來認識歷史本質

一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和存在,都有一定的歷史目的,歷史目的更能反映歷史事件的本質,因為它體現了歷史事件發(fā)起人的主觀愿望。有些歷史事件的目的非常隱蔽,它需要人們把歷史事件的背景和內容結合起來分析,才能看得清楚。應該說,目的是因背景而產生的,有什么樣的背景就有什么樣的目的。而內容則是對背景和目的的一種回應,但這種回應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而是以背景和目的為核心進行發(fā)散的,因此內容是對背景和目的的一種多維的回應。

鑒于此,探討一些歷史事件的目的,就必須把事件背景和內容結合起來剖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深刻地認識歷史本質。

例3如何認識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通過的《九國公約》的歷史本質?

《九國公約》第一款名義上聲稱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結合帝國主義列強分化的本性可知,這顯然不是《九國公約》的本質。但是聯系到一戰(zhàn)后日本獨占中國的現狀及美日對中國的爭奪這一歷史背景時,我們對這一款內容的理解就會深刻一些。一戰(zhàn)后,美國實力壯大起來,于是加強了對遠東和太平洋地區(qū)的爭奪。而日本早在一戰(zhàn)中就完成對中國的獨占,破壞了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不符合美國在中國的利益,美日雙方的矛盾迅速加劇。華盛頓會議上,美國極力主張結束日本對中國獨占的局面,想借《九國公約》第一款的規(guī)定,要求日本尊重中國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結束對中國的獨占,維護中國在一戰(zhàn)前對列強門戶開放的局面。因此,名義上《九國公約》第一款對所有列強各國都有約束力,實際上則是專門針對日本獨占中國而言的。這就是在美國主持下列強共同簽訂《九國公約》的真正目的。所以,毛澤東說《九國公約》又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這就是《九國公約》的歷史本質。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fā)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后,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例如,學習古代史,可分解為政治特征、經濟特征、民族關系、對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塊進行記憶。而對于世界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則要注重理解,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絡,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要想學好歷史,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必須掌握解題的方法,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現在,歷史考試主要有以下四種題型:選擇題、判斷題、材料分 析題和問答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各種題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回答時要把相應的問題講清楚,答完整。答案要層次清楚,最好分要點作答。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解題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同學們,只要你們對歷史學習付出極大的熱忱,有信心和決心,肯努力,講求方法,你們一定能學好歷史,并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33136.html

相關閱讀:高考歷史第一輪復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