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義修于家,信于鄉(xiāng)里,聞于蜀之人久矣。當至和、嘉?之間,與其二子軾、轍偕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其所著書二十二篇獻諸朝。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眉山在西南數(shù)千里外,一日父子隱然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辯宏偉,讀者悚然想見其人。既見而溫溫似不能言,及即之,與居愈久,而愈可愛。間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無窮。嗚呼!可謂純明篤實之君子也。
曾祖諱祜,祖諱杲,父諱序,贈尚書職方員外郎。三世皆不顯。職方君三子:曰澹、曰渙,皆以文學舉進士,而君少,獨不喜學,年已壯猶不知書。職方君縱而不問,鄉(xiāng)閭親族皆怪之。或問其故,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歲余,舉進士再不中,又舉茂才異等不中,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悉取所為文數(shù)百篇焚之。益閉戶讀書,絕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經(jīng)百家之說,以考質(zhì)古今治亂成敗、圣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發(fā)。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筆頃刻千言。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蓋其稟也厚,故發(fā)之遲;其志也愨①,故得之精。自來京師,一時后生學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號老蘇以別之。
初,修為上其書,召試紫微閣,辭不至。遂除秘書省校書郎。會太常修纂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祿,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方奏未報而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聞而哀之,特贈光祿寺丞,敕有司具舟載其喪歸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鎮(zhèn)鄉(xiāng)可龍里。君生于遠方而學又晚成,常嘆曰:“知我者唯吾父與歐陽公也!比粍t非余誰宜銘?
(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有刪節(jié))
注:①愨:篤實。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聞于蜀之人久矣 聞:聞名
B.間而出其所有 間:間或,斷斷續(xù)續(xù)
C.舉進士再不中 再:又,還
D.遂除秘書省校書郎 除:授于官職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蘇洵“稟厚志愨”的一組是(3分)
①君之行義修于家,信于鄉(xiāng)里,聞于蜀之人久矣
②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
③益閉戶讀書,絕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經(jīng)百家之說
④以考質(zhì)古今治亂成敗、圣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精粹
⑤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⑥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老蘇先生墓志銘閱讀答案及翻譯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至和、嘉?年間,蘇君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共同來到京城,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到了蘇洵所寫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薦給朝廷。
B.蘇序?qū)μK洵的學習放任不管,鄉(xiāng)鄰和親戚都去責怪他,有人問他原因,蘇序也只是笑笑而不回答。
C.自從蘇洵來到京城,一時之間,年輕人、求學者都尊崇他的賢能,學習他的文章,并當作典范來效仿。
D.蘇洵跟姚辟一起編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禮》,書編寫好了以后,剛剛上奏朝廷沒有得到答復就因病去世了。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3分)
(2)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悉取所為文數(shù)百篇焚之。(4分)
(3)以其父子俱知名,故號老蘇以別之。(3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5.(3分)C(再:兩次)
6.(3分)D (①是稱贊蘇洵的品行;⑥是蘇洵的政績)
7.(3分)B (“責怪”錯)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他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而且都是很高的等第,也都憑借文學才華被當時的人們稱贊。
(3分,“舉”、“稱”、被動句式各1分)
(2)回家后感嘆道:“這些都不值得我學習!庇谑前炎约合惹皩懙臄(shù)百篇文章全部拿來燒掉。
(4分,“足”、“ 悉”、“所為文”、定語后置句式各1分)
(3)因為他們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稱他“老蘇”來區(qū)別他們。(3分,兩個“以”“號”各1分)
老蘇先生墓志銘閱讀答案及翻譯
參考譯文:
蜀地有一個姓蘇的君子,名洵,字明允,是眉州郡眉山縣人。蘇君的品行德義在家里修養(yǎng)而成,影響到家鄉(xiāng),聞名于整個蜀郡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在至和、嘉?年間,蘇君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共同來到京城,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到了蘇洵所寫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薦給朝廷。文章流傳出來以后,公卿士大夫爭相傳看。他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而且都是很高的等第,也都憑借文學才華被當時的人們稱贊。眉山縣在京城西南數(shù)千里以外的地方,一天之內(nèi)父子三人由默默無名而轟動了整個京城,而蘇氏的文章于是傳遍全國。蘇君的文章言辭雄辯,宏大雄偉,讀他文章的人都感到驚異而想見到他,等見到他以后,發(fā)現(xiàn)他是一位溫和似乎不善言談的人,等與他相處以后才發(fā)現(xiàn),跟他相處得越長,就越感到他的可愛。他間或拿出寫的文章給人看,越是問他越是發(fā)現(xiàn)他的學問無窮無盡。唉!可以說是一位純樸賢明忠厚老實的君子了!
蘇君的曾祖父名叫蘇祜,祖父叫蘇杲,父親叫蘇序,朝廷追贈蘇序尚書職方員外郎的官銜。這三代都沒有在仕途上顯耀。職方君蘇序有三個兒子:蘇澹、蘇渙,都憑借文學才華中了進士,而蘇君最小,唯獨(他)不喜歡學習,已經(jīng)成人后還不知道讀書。職方君蘇序?qū)λ湃尾还埽l(xiāng)鄰和親戚都感到奇怪。有人問他原因,職方君蘇序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蘇君也是依然如故。到27歲時才發(fā)奮努力學習,謝絕了先前交往的伙伴,關(guān)起門來讀書寫文章。一年后,去考進士連考兩次都沒考中,又考秀才異等也沒有考中, 回家后感嘆道:“這些都不值得我學習!庇谑前炎约合惹皩懙臄(shù)百篇文章全部拿來燒掉,閉門讀書越發(fā)用功,有五六年時間不動筆寫文章,于是深入地探究了六經(jīng)和百家的學說,在探究古今安定動亂成功失敗的經(jīng)驗和圣賢的人仕途失意得意出仕隱居原因的時候,獲得了它們的精華,涵養(yǎng)積蓄豐富,但抑制著不表達出來。這樣很長時間后,自己感慨地說:“可以了!”頃刻之間下筆千言,文章縱橫馳騁,思路開闔自如,必定達到深入細微的地方才停下來。大概是他稟賦深厚,所以才華表現(xiàn)出來得晚;他的心志篤實,所以學到的東西精深。從他來到京城,一時之間,年輕人、求學者都尊崇他的賢能,學習他的文章,并當作典范來效仿。因為他們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稱他“老蘇”來區(qū)別他們。
起初,我替他將書獻給朝廷,皇上召見他在紫微閣考試,他推辭沒有去。于是任命他做秘書省校書郎。恰逢太常寺編纂建隆年間以來的禮書,就任命他為霸州文安縣主簿,讓他領(lǐng)取朝廷的俸祿,與陳州項城縣令姚辟一起編纂禮書,編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禮》。書編寫好了以后,剛剛上奏朝廷還沒有得到答復就因病去世了,確切時間是治平三年四月戊申日,享年五十八歲;噬下牭较⒑蠛鼙瘋,特地追贈他光祿寺丞的官銜,命令官吏準備船只運載他的靈柩回到四川。治平四年十月壬申日安葬在彭山縣安鎮(zhèn)鄉(xiāng)可龍里。蘇君生在邊遠的地方而且又功成名就得很晚,常常嘆息說:“了解我的人只有我的父親和歐陽公!”既然如此,那么除了我誰還適合給他寫墓志銘呢?老蘇先生墓志銘閱讀答案及翻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833797.html
相關(guān)閱讀:《潘將軍失珠》閱讀答案及翻譯
《冷泉亭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崔浩字伯深》閱讀答案及翻譯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