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興趣是一個很個性化的東西,它不是外界強加的,是受不同的個人經歷、氣質、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而形成的。每一個學生的興趣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興趣是使一個人進步的內在驅動力,如果教師引導得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就可以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思考之中。有了興趣的引導,學習再不會是一件苦差事。相反,還會變成一件充滿探索樂趣的高興事。根據(jù)本人實踐與思考,將生物課上如何激趣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以趣激趣
青少年都愛聽故事,對大千世界里的那些怪異現(xiàn)象和謎團,尤感興趣。教師如何將科普知識傳授與學生,那就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性,以趣味激發(fā)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積極的成分。也是學習活動中最基本的內驅力因素。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到生物課的學習樂在其中,這是生物課教學成功關鍵之所在。不同年齡時期的樂趣,產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初一學生剛從小學進入中學,從心理特征來看,多處于少兒時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具體的、直接的、新鮮的事物最敏感,而對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卻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厭倦。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必須利用有利的一面,轉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設計,變換形式,激發(fā)興趣。
比如:七年級生物,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節(jié)“認識生物”,我將《趣味科學》一書中,“動物的詐死”這一故事講給了同學們聽:那是關于狐貍詐死的故事,尤為有趣。有一只狐貍,從一個小孔鉆進一家雞舍,把里面的雞全吃光了,但進舍有孔,出舍卻無門,這個狐貍吃雞太多,肚腹脹大,不能再從原路出去了。第二天一早,雞舍主人發(fā)現(xiàn)雞舍里躺著一只死狐,就將它拖出,打算埋到野地里。哪知這個“死狐”一到野地,立刻就跳起來,狂奔而逃了。故事講完,學生們興致正高,教師因執(zhí)利導,提出問題:①什么是生物?②生物有哪些特征③“動物詐死”屬于生物哪一特征④還有哪些動物具有“詐死”現(xiàn)象?你親眼見過嗎?同學們的興趣一下被激發(fā)出來了,積極看書,認真思考熱烈討論,知識點很快掌握了。
一個有趣的故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到了知識,既生動活潑,又富有情趣,樂在其中。又如在學習“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時,我又講述了“螞蟻王國的秘密”,“好戰(zhàn)的螞蟻”,“蓄養(yǎng)‘奴隸’的蟻”,“螞蟻的氣味”,“兇猛的非洲兵蟻”,“種菇吃的蟻”,“養(yǎng)蚜蟲吃的螞蟻”,“厲害的游蟻”。一個一個妙趣橫生,怪異無比的故事、現(xiàn)象及謎團,無不牽扯著學生的思維情感,學生真正走進了螞蟻世界,讓他們了解到螞蟻家族世界里的故事;同時螞蟻的團結合作精神也感染了每一個學生。教學效果良好。
二、以問激趣。
教學中的問題是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問題設計得好,提得恰當,就能讓學生得到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進入科學世界的迷宮,就會激發(fā)學生圍繞問題積極探究。
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研究問什么,怎么問,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fā)性,探究性,要切中要害,如“生態(tài)系統(tǒng)”一章中,為幫助學生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不妨設計這樣一些問題,①你見過最小的生物嗎?你是怎樣能見到的?②在腐爛的樹樁上面長有什么生物?③長白毛的饅頭是誰入侵了?④在農田里有哪些生物?⑤各種生物之間都有聯(lián)系嗎?是怎樣聯(lián)系的?分別處于什么地位?這些問題的設計,使學生了解了生物系統(tǒng)的組成成員,讓學生明白了生物之間“食物鏈”“食物網(wǎng)”及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在學習科普知識的同時,教師又可相機進行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及教育。
除了教師的提問講究藝術外,還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提出問題,是因為他在深入的思考,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過程。如:①魚在睡覺時他是否停止了運動?②人類有自殺的現(xiàn)象,而植物為什么也會有自殺的現(xiàn)象呢?③能不能讓一種蔬菜的根上長出許許多多的植株呢?④海馬的“懷孕”和“分娩”均是由雄海馬來完成,為什么不同于其它生物呢?
一個個同學提出問題,全班同學開始討論,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對生物課再也不感乏味厭倦。
三、以動激趣
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共識,就是要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發(fā)展。合作學習是旨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地聽講為動手、動口、動腦的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中提高學習的興趣。如:課外收集資料,網(wǎng)上查閱,親自動手種植(利用農村學生的有利條件)田間地頭,小河湖泊,去觀察那奇異的生命現(xiàn)象。在學習“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時,教師可以這樣在做好調查前的準備工作后,放手讓學生利用雙休日尋找動植物,并要求寫出觀察日記。又如:在學習“觀察植物細胞”了解細胞結構,教師就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進行實驗操作,總結,歸納,匯圖。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相機輔導。
初中生物的許多內容與農業(yè)生產有著密切聯(lián)系,如:選種、出芽率,合理施肥,光合作用,開花與傳粉,營養(yǎng)與繁殖等,在傳授這些知識時注意補充,一些與當?shù)亟洕l(fā)展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強調動手實踐,如在栽種棉花時,讓學生利用休假親自與父母一道進行選種、施肥、傳粉,整枝等一系列田間管理,并做好不同時期棉株生長記錄。寫好實驗報告,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用于了生產實踐中,了解到了生物知識的應用價值和社會意義,樹立了熱愛家鄉(xiāng),立志為家鄉(xiāng)經濟建設服務的思想。有了這一內驅力,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熱情自然大大提高。
四、以技激趣
生物課堂要想讓學生充滿情趣,單靠上述幾個方面還不夠,首先,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多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來充實教學內容,變換教學模式。優(yōu)美的畫面,逼真的圖像,標本模型,三維動畫讓學生多種感官得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自然高漲,教學效率自然也會提高,我在教“血球家族”時,就制作了形象生動的動漫畫面。把紅細胞比作“一生辛勞的運輸兵”,把血小板比作善堵傷口的“工程兵”,把白血球比作“殺敵勇士”并編譯故事。又如講述光合作用時,通過多媒體,把綠葉比作“綠色加工廠”,它的“車間”是葉泡,“機器”是葉綠體,“動力”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這樣既形象又直觀,便于記憶容易掌握。學生視屏比看書興趣要濃得多,而后再結合書面材料啟發(fā)引導學生探究更深一層次的問題。這種有聲像介入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活躍,討論的氣氛熱烈,效果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照本講章好得多。
其次,以技激趣中的“技”,它涵蓋了教師的素質問題,教師的素質較好,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來引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教師教學的技能技巧,不能隨心所欲,漫無邊際,不切要害,不僅如此,教師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別、個性、愛好等一系列差異,爭取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有目的性、準確性、知識性、直觀性。尤為結合當前,人口“爆炸”糧食短缺,資源枯竭,能源耗費,環(huán)境惡化,生態(tài)失衡,人類多種疫病的流行等問題。一定要以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為一個小周期,通過一系列的主題來促進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成績提高很快,也能使學生真正走進生物世界。去關注家鄉(xiāng)建設,去關注國家安危。
總之,教學是一種復雜的認知活動,而興趣的培養(yǎng)是完成這一活動的基礎。只有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才能激發(fā)其學習動機和強烈求知欲,也只有這樣長期的堅持,才能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34835.html
相關閱讀:備戰(zhàn)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的五要五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