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劉?
嘉佑二年,予為廬州從事,始以事至舒城,觀所謂七門三堰者。問其居人,其溉田幾何?對曰:凡二萬余頃?加趫D書,實魏揚州刺使劉馥所造。自魏至今七百有余年矣。予于是嘆美其功。
后二年,校書郎包君廓為縣主簿,嘗與予語及之。包君謂予曰:馥信有功,然吾問于耆老,而得羹頡侯信①焉。初,漢以龍舒之地封信為列侯。信乃為民浚畎澮②以廣溉浸。信為始基,至馥時廢而復修耳。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則祀之。若信者,抑可謂有功者乎?然吾恨史策之有遺,而憐舒人之不忘其惠也。今我將為侯廟祀之,而以馥配,子幸為我記之焉!予因曰:諾!
頃之,包君以書告曰:廟謹畢事。予曰:昔高帝之起,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若賈以征伐顯,交以出入傳命謹信為功。此二人者,裂地為王,連城數(shù)十。代王喜以棄國見削,而子濞以力戰(zhàn)王吳。獨信區(qū)區(qū)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興萬世之利。其惠愛豈與賈、濞相侔③哉!夫攻城野戰(zhàn),滅寇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謂能殺人者也。夫辟地墾土,使數(shù)十萬之民世世無饑餒之患,所謂養(yǎng)人者。于以相譬,猶天地之絕懸也。然而賈、濞以功自名,信不見錄,豈殺人易以快意,養(yǎng)人不見形象哉!周公之書曰:民功曰庸。藉使信生當周公之世,其受賞非賈、濞之所敢望也。雖然,彼賈、濞之死泯滅無聞久矣,而信,至今民猶思而記之,此所謂得乎丘民。而世之寵祿,當時則榮,沒則已焉者乎。夫事有可繼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為功也。若劉刺史起于三國亂亡之余,蒸庶掃地,顧獨以農(nóng)為先,事功一立,迄今長存,雖曰修復,是可謂功矣。予既嘉包君之能徇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及其建祀合于先王之法,于是書之,遂以為記! 。ㄟx自光緒《續(xù)修舒城縣志.藝文》)
【注釋】①羹頡侯信:羹頡侯劉信,劉邦長兄之子。②畎澮(quǎn kuai):田間灌溉水渠。③相侔:相等同。侔(mou),相等。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馥信有功 信:誠信。
B.然吾恨史策之有遺 恨:遺憾。
C.而憐舒人之不忘其惠也 憐:喜愛。
D.養(yǎng)人不見形象哉 形象:猶形跡。
11.下列各組句子,加點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始以事至舒城 ②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B.①信乃為民浚畎澮以廣溉浸 ②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C.①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 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①沒則已焉者乎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12.下列有關文章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在敘述并贊美了西漢羹頡侯劉信辟地墾土、勤心為民,首建舒城七門水利工程的歷史功績的同時也澄清了一個被長期誤傳的事實。對貪功奪美,夸大自己的貢獻的魏刺史劉馥予以了揭露。
B.舒城縣主簿包廓在弘揚前人的惠政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考證了七門堰的首建者,二是為劉信、劉馥建廟立祀,三是誠請作者寫記永志。
C.從文中反映的信息來看,漢初四分天下是按功論封,這個功主要是征伐平定之功,而劉信在這方面功小,所以只封得列侯。但作者卻從七門三堰對后世吏治的啟迪和警示上提出了以是否惠澤人民為尺度的功勞觀,這是難能可貴的。
D.本文以敘述為鋪墊,以議論為主體。其敘事以作者陸續(xù)了解七門堰歷史的過程為線索,語言簡潔,敘事清楚;其議論,則聯(lián)系漢初宗室王族作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借題發(fā)揮,以此闡述自己的思想觀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838330.html
相關閱讀:“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冷泉亭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崔浩字伯深》閱讀答案及翻譯
“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潘將軍失珠》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