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學生興趣培養(yǎng)分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

高中地理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一些學生來說,學習起來較為乏味,對地理沒有興趣,學習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對地理的學習中。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期望對高中地理教師以有益的啟發(fā),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高中地理;興趣;培養(yǎng)

高中地理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有的學生認為將來不會選文科,不會學習地理,因此對地理沒有興趣。面對這一困境,地理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策略,提高地理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的意義

高中地理的知識性較強,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能夠用到,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地理在自己未來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學習地理能夠幫助判斷天氣,合理安排出行;學習地理能夠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等。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也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例如工業(yè)布局、農業(yè)發(fā)展因素等都能在高中地理中找到相應的理論依據?傊,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對自身的發(fā)展和國家建設的重要作用,充實地理學科的生命,不再把地理當成無用的科目看待。

二、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創(chuàng)設情境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即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提升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多以問題來吸引學生的關注,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提升興趣。例如,在學習《太陽對地球的影響》時,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地球需要太陽呢?然后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學習找到了答案。另外,教師還要積極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地理知識的存在,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的使用價值。例如,在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時,教師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列出常見的天氣現象,如強對流天氣、高溫天氣、低溫等,讓學生認識到當地氣候的特點,認識到地理知識對日常生活的幫助;在學習《農業(yè)地域的形成和發(fā)展時》,教師可以舉辦一場“家鄉(xiāng)農作物展示會”,讓學生搜集家鄉(xiāng)的農業(yè)作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另外,夏季經常會有關于臺風的報道,教師可以以某個臺風為例為學生講解臺風形成的海域、條件等。

2.巧用文學知識

文學知識包括詩詞諺語、文學典故等,在地理教學中巧用文學知識能夠讓學生對地理“另眼相看”。第一,利用詩詞。中國的詩詞眾多,描寫的事物也十分多樣,描寫天氣的、氣候的、天氣現象的更是數不勝數,例如“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等,巧用詩詞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有效,進而提升對地理的興趣。第二,利用諺語。諺語通熟易懂,是人們群眾智慧的結晶,在地理教學中利用諺語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例如,“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十霧九晴”、“秦嶺山脈一條線,南吃大米北吃面”、“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等。第三,文學典故。我國的文學浩如煙海,其中的一些與地理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晏子使楚》中講到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即講的“秦嶺??淮河線”,在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其實是一種正常的氣候變化。地理教師要善于把文學典故和地理知識相結合,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充分利用教具

教具包括地圖、地球儀、經緯儀等,它們能夠充實文章中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同時也能夠讓學生讀懂“地理語言”。例如,有的學生不會地圖,一看到地圖就頭疼,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讀地圖,既要讓學生學會記憶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同時還要幫助學生記憶主要國家的輪廓,也可以讓學生試著畫地圖;另外,利用地球儀等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讓其更加形象地被學生所認識。

4.善于利用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能夠讓學生在討論中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例如,在學習《工業(yè)地域的形成與發(fā)展》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辯論賽,針對某工廠的位置選擇展開討論,指出所選位置的優(yōu)勢,教師給予點評,這樣學生就會根據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討論的實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三、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有很多地理知識點很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例如,“氣壓帶和風帶”、“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等,只靠學生的想象很難滿足教學的需要。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用文本、圖片、聲音、視頻等將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較為抽象的“等高線”時,學生感覺很陌生,而教材上的圖片也不容易理解,這時,教師要提前準備好課件,用動畫展示等高線的繪制過程,增強學生的的想象力,進而更好的理解“等高線”這一概念。

總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充滿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才能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運用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綜合運用多樣化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的意義,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掌握學習地理的技巧,體驗學習地理的樂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44020.html

相關閱讀:南極大陸的發(fā)現和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