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實驗分析實驗要素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學好化學需要平時的練習。練習越多,掌握越熟練,編輯了高中化學實驗分析實驗要素,歡迎參考!

1 .實驗目的:由“驗證”向“探究”轉化

實驗目的是實驗要素中的核心要素。這是因為,實驗的目不同,實驗的內容、手段和方法就不同。筆者認為,實驗目的的轉變是理念層面的轉變,即給學生充分探索答案的機會[2]。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學生仍然使用“實驗手冊”,這大大地減輕了師生設計實驗方案的負擔,同時也抹殺了學生充分探索答案的機會,也會導致一部分教師“有而無憂”的心理,形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磨滅了再創(chuàng)造的機會。倘若教師有“實驗手冊”而學生沒有,教師的再創(chuàng)造是完全可能的,學生探索的機會也會增大。

有些“實驗手冊”中的實驗,雖有“探究”之名,而無“探究”之實,或由于“實驗手冊”的存在而喪失了探究的可能。如一個“探究乙醇的性質”實驗的“思考與猜想”欄目中,設置了如下內容:寫出乙醇和水的結構式,請猜測金屬鈉能否跟乙醇發(fā)生化學反應?你為什么做出這樣的猜想?將一塊金屬銅片放在酒精燈火焰的外焰上灼燒,可能發(fā)生什么反應?反應中銅表現(xiàn)出什么性質?將灼熱的表面變黑的銅片伸入盛有氫氣的瓶中,可能發(fā)生什么反應?反應中氫氣表現(xiàn)出什么性質?你認為乙醇是否具有還原性?將灼熱的表面變黑的銅片立即放入無水乙醇中,可能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請你將你的猜想設計成一個化學實驗加以證明。這一設置表明了編者的“良苦用心”,千方百計“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但就是因為“過分的設計”和“手冊的出現(xiàn)”(后續(xù)問題的導向作用)導致了探究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該實驗的內容則是乙醇與鈉和氧化銅兩個反應,只要稍作分析:乙醇與鈉反應表現(xiàn)出氧化性;與氧化銅反應表現(xiàn)出還原性?梢 高中學習方法,乙醇的氧化還原性是并存的,實際上,這是絕大多數(shù)物質的通性。倘若以此出發(fā),可以設置如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方案設計:①乙醇有沒有氧化性和還原性?理由是什么?②怎樣證明乙醇有氧化性或還原性?可以選擇哪些化學試劑?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其開放性大,探究的可能性就更大,即使在“手冊”里預先呈現(xiàn),也不會給學生以暗示。

2 .實驗原理:由“單一”向“發(fā)散”轉化

一般實驗中,實驗原理是事先給定的,教師也很難對實驗原理進行干預或改變,但制備物質往往有不同的途徑,不同的制備途徑所應用的原理可能有所差別。因此,在物質制備實驗中可以對實驗的原理進行探究,從而設計多種實驗方案,并進行合理的選擇。

如制備Al(OH)3的各種方案是基于不同原理的:①Al3++3OH-=Al(OH)3↓;

②Al3++3NH3·H2O=Al(OH)3↓ +3NH4+;③AlO2-+H++H2O=Al(OH)3↓;④2AlO2-+3H2O+CO2=2Al(OH)3↓+CO32-;

⑤Al3++3AlO2-+6H2O= 4Al(OH)3↓。通過方案的設計、對比和分析,既鞏固和拓展了知識,又使學生清晰建立Al(OH)3兩性的概念。

又如,教材采用在沸水中滴加FeCl3的方法,利用加熱促進FeCl3水解制取Fe(OH)3膠體:FeCl3+3H2O=Fe(OH)3(膠體)+3HCl。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促進FeCl3水解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加熱,學生通過實驗證明,將少量Na2SO3固體或溶液加入FeCl3溶液中同樣也可以得到Fe(OH)3膠體,此法比教材實驗更為方便,同時給化學實驗尋找到更多的探究空間。

3.實驗裝置:由“給予”向“創(chuàng)造”轉化

化學實驗中的實驗裝置往往是事先給予的,這不僅會導致學生對課本實驗裝置的僵化,同時也會對新的實驗裝置的解讀產(chǎn)生困難,從而喪失了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的機會。

化學實驗裝置往往由常見的玻璃儀器拼湊而成,一種任務可由不同裝置完成。利用裝置的分析解剖或技術改進創(chuàng)造新的實驗裝置,為實驗探究找到了新的切入點和有效的途徑。對具體裝置的分析和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缺陷,設計新的裝置來加以改進以創(chuàng)造更合理的裝置。如氣體發(fā)生裝置、氣體收集裝置、尾氣處理裝置(圖3)的改進和創(chuàng)造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希望同學們能夠認真閱讀高中化學實驗分析實驗要素,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4743.html

相關閱讀:高中化學學習方法:高效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