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實際,強化操作,努力優(yōu)化數學教學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數學的產生來源于生活實踐,數學的教學同樣離不開實際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小學數學教學更是責無旁貸。因此,在扎實訓練學生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注重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優(yōu)化小學數學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一、加強感知性操作,訓練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數學得以產生的基本前提。離開了抽象概括,就不會產生數學的概念,更不會有抽象的數學思維。訓練學生抽象概括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然而,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抽象概括水平極低,主要還停留在“直觀形象水平”。研究表明:他們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屬性,常常是事物的直觀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屬性,他們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觀和實際意義。從這一規(guī)律出發(fā),充分地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掂一掂、試一試,對實際事物進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數學概念,逐步發(fā)展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徑。比如教學厘米、米的認識時,對于這些長度單位,二年級學生是不清晰的。我從比高矮等實際事例入手使學生明白了長度單位對于精確測量的意義,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工具認識這些長度單位,然后動手測量圖釘的長度、食指的寬度、書本長寬、平伸兩臂的長度、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等。通過實際的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長短及這些長度單位的實際運用。

  由于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學生在充分操作過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抽象成清晰的概念。再比如數的概念、重量單位(克、千克、噸的認識)、平均數問題、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立體圖形(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等都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讓學生進行感知性操作的同時,也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

  二、加強應用性操作,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以致用,通過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是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首先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應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條件,使學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識技能,提高數學能力。比如學習了面積單位后,讓學生測算書本、課桌、黑板的面積,既促進了面積單位的掌握和運用,又為下一步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學習奠定基礎。再比如教學《小小設計家》中,為學生提供粗鐵絲、泡沫板,讓學生為災區(qū)人民設計簡易實用的越冬帳棚模型,學生興致濃烈,各顯神通,運用已學過的幾何知識展開制作。我又通過講評活動,使他們強化了知識理解,提高了運用水平。其次是組織數學興趣活動,這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學習了平均數問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如測量計算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年齡,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數、教師平均年齡,附近菜場某一蔬菜的平均價格等。讓他們互相協(xié)作展開活動,就很好地鍛煉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三是改革家庭作業(yè)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學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系以后,我布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場買菜或購物,按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暢通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聯系,使學用緊密結合,這正是片面應試教育所嚴重缺乏的,也是我們改革數學教學必須要不斷加強的。

  三、加強探究性操作,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所謂探究性操作,就是指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的主動探索,再現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的操作性訓練。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灌給學生,而是指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在操作中發(fā)現問題,形成科學認識。它不僅有助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技能,而且對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尤其是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我不是把“底乘以高再除以二”這一現成結論告訴學生,再讓學生在大量練習中強化鞏固;而是讓學生先復習舊知識,了解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然后提出探究性問題:利用手中的三角板、三角形學具,能否從已經學過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這樣學生通過擺、拼、移,通過觀察思考,發(fā)現了三角形面積計算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聯系,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比如,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讓學生通過用橡皮泥、土豆、蘿卜等材料自制的圓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圓錐,發(fā)現圓柱與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的包含關系。再通過把盛滿圓錐形容器的沙子倒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容器的反復實驗,發(fā)現規(guī)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容器盛的沙子總是圓錐體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則結論不成立。這樣學生便從實際操作中發(fā)現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雖然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現只是重復驗證,但對于他們自身而言,卻絕對是創(chuàng)造!當然,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操作,教師首先應聯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他們展開探索的興趣;其次,還應給學生一定的方法指導,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要手把手地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完成發(fā)現過程。要注意避免使課堂活動成為少數尖子學生的表演場所,而忽視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要。

  總之,要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我們必須要把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必須要強化動手操作,從而把數學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來源:初中數學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49745.html

相關閱讀:怎樣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