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有思考習慣的教師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教師可以通過行動研究的途徑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教師的行動研究具體包括教師學習、教師研究與教師寫作。教師學習是教師研究的基本前提,教師寫作是教師研究的動力。

沒有教師學習,教師就不可能獲得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眼光,教師的行動研究將不會啟動。沒有教師寫作,教師就不可能獲得他人的建議和意見,行動研究也不會走得太遠。

教師學習

當遇到困難時,教師當然可以通過自我反思的方式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只是有時候,教師僅僅憑借個人的經(jīng)驗,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當憑借個人經(jīng)驗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需要獲得他人的經(jīng)驗和智慧的支持。

人類的學習往往始于模仿,拜師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模仿的過程。而模仿往往局限于臨近的智慧,除了臨近的智慧之外,尚有一種遠古的智慧,閱讀使人對遠古智慧的領會與借鑒成為可能。他人的經(jīng)驗和智慧的持有者是專家、書本或圖像,教師可以通過拜師、閱讀和研修等方式獲得專業(yè)支持。

拜師。學問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專業(yè)水平和業(yè)余水平是有差距的。如果教師不具有專業(yè)水平,他可以謙虛地向專家請教。教育領域的專家并非那些大學的教授或研究機構的專業(yè)研究人員,就某個學科的教學而言,真正受歡迎的專家往往是教研員、學校的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這些專家的建議是重要的,而且往往是以非語言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表達出來的。

教師的成長可以遵循一定的途徑,但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學習充滿了大量的默會知識和隱性學習,“師傅帶徒弟”就是傳統(tǒng)而有效的“隱性學習”之一。

閱讀。教師曾經(jīng)是“讀書人”,可一旦做了教師之后,卻少有人還在延續(xù)讀書的習慣。除了讀書之外,教師還應該有一些基本的“讀圖”習慣,可閱讀的圖像至少包括“教育電影”、“教育電視”和“教育錄像”等。

“書”與“圖”各有自己的優(yōu)勢。對于某些教師來說,“教育圖像”較之“教育名著”可能更具有可讀性。然而,圖像雖然顯得形象直觀,但帶有強迫的審美方式,書本雖然不如圖像形象直觀,卻能給讀者留出想象的空間。

研修。除了拜師與閱讀之外,教師也可以選擇正式的學歷教育。正式的學歷教育常常因其形式化遭受指責,但正式的教育也有它的可愛之處。比如,它給人提供一個適合學習的環(huán)境,這個地方往往是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大學;它讓人可以系統(tǒng)地傾聽講座,還可能聆聽到“大師”的聲音。人才的評價標準之所以常?粗貙W歷是有理由的。不能說擁有高學歷就一定是高水平的人才,但普遍而言,正規(guī)的學歷教育對人的綜合素質是有積極影響的。

教師行動

教師學習雖然具有某種獨立的價值,但教師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如果教師學習之后,能夠用新的觀念來看待和發(fā)現(xiàn)學校的問題并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那么教師就可以算是進入了研究狀態(tài)。

從研究的具體內容來看,行動研究主要包括校本課程開發(fā)、校本教學研究和校本管理研究。

校本課程開發(fā)。雖然不能說所有的行動研究都能顯示為校本課程開發(fā),但至少可以說,所有的校本課程開發(fā)都應該顯示為行動研究。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行動研究之所以重要,部分原因也在于它是中小學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一條道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也是就教師行動研究的過程。如果說所有的教師都應該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不能成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旁觀者,那么就可以認為,所有的教師都應該參與行動研究,不能成為行動研究的旁觀者。

校本教學研究。教師的職業(yè)生活大多與課堂教學相關,研究具體的課堂教學是行動研究的一個基本追求,即教師用行動研究的方法研究和解決教學問題。對教師來說,這種校本教學研究常常顯示為用行動研究的方法來研究教學的個案,有人稱之為“課例研究”或“教學個案研究”!罢n例研究”指針對一節(jié)具體的課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反思,其中教學反思尤為重要。教學反思指教師個人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的回顧和回憶,但教師的反思又不只限于個人的回顧和回憶,還可以是觀看錄像的形式,通過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來思考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遺憾。除了個人反思,還可以邀請他人進入自己的課堂聽課,通過他人的聽課和評課來促進自己的反思。這就有些類似于傳統(tǒng)教學研究中的“觀摩教學”、“公開課”以及“集體備課---集體聽課---集體評課”等形式。

校本管理研究。教師除了研究課程問題和教學問題之外,也可以研究學校的管理問題。當教師用行動研究的方法來研究學校的管理問題時,行動研究就顯示為校本管理研究。

教師寫作

教師寫作很重要。網(wǎng)絡為教師寫作提供了開闊的平臺,教師可以建立個人博客并敘述自己的“閱讀日志”、“觀察日志”和“行動研究日志”,這種敘述的形式可以稱為“教師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師可以講述的故事包括“我今天讀了什么”,這是“閱讀日志”;如果教師沒有任何閱讀,教師可以講述“我今天看到什么”,這是“觀察日志”;如果教師既沒有閱讀,也沒有觀察,那么,教師可以講述“我今天做了什么”,這是“行動日志”。

如果教師既不閱讀,也不觀察,也沒有改進自己的行動,這就意味著這個教師今天的生活是一種“混世”狀態(tài)!盎焓馈笔且环N生活方式,但這種生活方式?jīng)]有什么意義,需要改善和改良。

在閱讀、觀察和行動三種日志中,“閱讀日志”具有前提性意義。一個教師是否有閱讀習慣,他的閱讀是否有質量,直接影響這個教師能否對周圍的教育事件保持有意義的觀察,直接影響這個教師能否對自己的教學問題、教學沖突保持敏感并引起行動的改進。

閱讀既可以顯示為私人的興趣,也可以顯示為公開的交流。有些教師不愿意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出來,這是教師個人的自由。但是,如果教師期望自己的閱讀以及相關的研究獲得他人的理解和認可,就可以利用博客發(fā)表自己的讀后感。

讀后感可以顯示為三種方式:一是摘錄文章中的重要詞語、句子或觀點;二是就這些重要的詞語、句子或觀點發(fā)表評論;三是由這些重要的詞語、句子或觀點出發(fā),形成某個主題,然后就這個主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50114.html

相關閱讀: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