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作者:陸青春

最近經(jīng)常有機會聽老師的課,總的感受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確實變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小組討論亦不新鮮,問答活動隨處可見,一講到底的公開課幾乎沒有,但是有一件事情令我困惑:有些教師在介紹新課程的教學經(jīng)驗時說,我們“寧活不死,越活越好”“活就是體現(xiàn)新課程的精神,死就是舊課程的套路”,于是一堂課出現(xiàn)了30多次的提問,或者40分鐘內(nèi)安排了8次小組討論,而每次討論只給學生2-3分鐘,還有一堂課設計了一次約10分鐘的錄像、一次約6分鐘的彈琴、一次約8分鐘的師生自制教具表演……這些課堂不僅“活”了,而且有些已經(jīng)“活”得讓人看不懂。這種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別是公開課,它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筆者認為,主要的根源在于:其一,教師缺乏目標意識,教學目標更多的是摘抄于《教師用書》、《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等教學參考書,教師并沒有進行深入地分析,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重難點、習題的選擇等和教學目標基本沒有太多的聯(lián)系,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沒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造成了“有形而無實”的情況,無法起到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的控制作用,也無法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效果的反饋。不知道為什么要“活”?只有當過程的“活”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目標時,這種“活”才有意義,否則只是一種“課堂秀”,而不是課堂教學,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課堂熱熱鬧鬧,學生頭腦空空。”其二,錯把學習方式的變化當作課程改革的唯一目標,不了解盡管學習方式本身有時就是目的,如研究性學習,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習方式都是目的,方式本質(zhì)上還是手段,是為目標服務的。其三,教師在培養(yǎng)與培訓階段接受最多的是內(nèi)容分析,而不是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的研究,因此導致還沒弄清“為什么教”或者“教之后,學生到底得到什么”之前,就把全部精力放在所謂的內(nèi)容分析或活動設計上,其結(jié)果就是“課堂教學就象同一首歌,只要跟著套路走就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由此可以看出設計教學目標的重要性。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是歸宿,更是靈魂。教學目標對教師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課堂教學始于教學目標的制定而終于目標的落實,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課堂教學只有設計好教學目標,才能把握住教學的起點,才能體現(xiàn)教學的針對性,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方向,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表明了學生學習之后要達到的“目的地”,當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及學習目標有了清晰的了解,才能自覺地以目標指導自己的學習。當師生共同圍繞目標進行教與學的活動時,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語文閱讀為例,筆者覺得教師應該理性地、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所謂理性地、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就是指教師在全面理解和思考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作出合理的價值選擇,既表現(xiàn)為教師的自主精神,也表現(xiàn)為教師客觀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梢钥隙ǖ卣f,教師一旦擁有教學理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的不良積習,消除對學科認識的偏狹,減少盲目和功利性行為。首先,教師應該正確理解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其文本的價值是多方面的,不僅具有知識的和智力的價值,還有情感的價值、美學的價值、品德的價值。閱讀文本一方面要教給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知識,另一方面還要讓學生體驗語言文字的意義。人文內(nèi)涵豐富的文本使閱讀教學在涵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有獨特的、直接的作用。問題是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閱讀文本中不是獨立顯現(xiàn)的,而是相互滲透、無法分割的。教師在解讀文本時,應注意體現(xiàn)文本蘊含的整體價值,避免傾向性和隨意性,更應避免超越文本的邊界隨意生發(fā)。其次,合理地確定單篇課文的教學目標。閱讀教學是通過一篇篇課文的教學實現(xiàn)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安排在一定的學段和教材的特定單元中的。所以當教師在對語文課程有正確的認識、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的基礎上時,更重要的是通過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來逐步落實課程的目標。那么,教師就要認識到每一篇課文都是獨特的,可以開發(fā)和利用的角度、著眼點是不一樣的。教師越是對文本有深入的鉆研,所提出的教學目標就越明確具體,就越能在教學中得以實施。再次,理性、合理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因為閱讀教學的目標不是給定的,而是基于教師對文本深入的解讀和理性思考而設立的。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教師才可能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展示自信和真誠,實現(xiàn)教學的交往和基于文本的對話。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教師預期的教學結(jié)果,是師生雙方據(jù)此展開各種教學活動的依據(jù),也是評定教學活動效果的依據(j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對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有清醒的認識,教學始終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這也是衡量一堂課成功與否與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學倘若離開了目標,盡管教師課上得如何精彩,也是不成功的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66951.html

相關閱讀:閱讀文學名著有什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