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數學課堂上學生的“錯誤”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錯誤隨處可見。但是,在對待學生的錯誤方面,由于不同的老師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存在差異,往往會出現不同的處理方式。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我們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抓住這種數學教育契機,讓錯誤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那么,如何認識和對待教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錯誤呢?在我看來:

  一、把錯誤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

  德國心理學家貝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笔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不僅要寬容錯誤,更要挖掘利用好學生的錯誤資源,根據學生發(fā)生錯誤的規(guī)律,憑借教學經驗,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形形色色的“錯誤”資源,讓學生在思索、討論中展現多姿多彩的課堂。

  1、搜集錯誤,分類整理,發(fā)現有價值的資源

  “數學學習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分析、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的潛能,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fā)現者的本能。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當然,不同的個體所犯的錯誤是不盡相同的,也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因此,老師搜集,整理,發(fā)現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經驗的老師還能故意制造一些美麗的錯誤并主動呈現錯誤,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識角度,憑借自己已掌握的數學知識找錯、知錯和改錯,讓學生產生強烈的糾錯欲望,讓學生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比較、判斷、思考、甚至引發(fā)爭議。

  2、誘導錯誤,引發(fā)深思

  教師應善于恰當設置一些“陷阱”,甚至誘導學生“犯錯”,使其“上當”,當他們落入“陷阱”而還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時,指出他們的錯誤,并通過正誤辯析,讓他們從錯誤中猛醒過來,記取教訓,往往能收到“吃一塹長一智”的效果。由于高度的情感反差,伴隨著明顯的正誤對照,自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把錯誤當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臺階

  葉蘭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一文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fā)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闭n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錯誤具有不可預見性,而這樣的錯誤又往往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蘊含著寶貴的“亮點”,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探求其產生錯誤的內在因素,則能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建構。同時教師也要獨具慧眼,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錯誤并巧妙運用于教學活動中,變學習錯誤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契機,才會看到錯誤背后的成功,讓其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折射出燦爛的光芒。

  1、善待“錯誤”,顯露思維

  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的教育秘訣之一,就是寬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錯誤”。良好的數學情感與態(tài)度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動力,是克服困難和探索創(chuàng)新的力量源泉。學生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生學習活動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學習材料。

  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或產生問題時,作為教師,首先要本著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觀,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不斥責、挖苦學生。教師要從學生的視角看待這些錯誤,讓學生坦誠自己的想法,耐心傾聽他們的表述,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答案,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答錯題被老師斥責的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他們在民主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活躍,敢說、敢做,敢問,勇于大膽創(chuàng)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投入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且?guī)熒年P系也非常融洽。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及鼓勵下,在錯誤面前敢于正視錯誤,挑戰(zhàn)錯誤,增強戰(zhàn)勝困難、學好數學的信心。

  2、關注“錯誤”,引導辨析

  古人云:人非圣賢,熟能無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有的老師在學生出現錯誤時,采取“馬上制止”或“立即糾正”的方法,但這樣做卻不能達到防止錯誤的目的,也忽視了錯誤的價值!墩n標》指出:數學課程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以學生的真實錯誤為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嘗試錯誤”的活動,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比較、思辨。讓他們自己明確產生錯誤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體驗知識的內在聯系與區(qū)別,形成系統(tǒng),避免以后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三、把錯誤看做一面反思的鏡子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反思是指自己思維和學習、工作過程中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反思是一種主動“再認識”的過程,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需要成為反思型教師,學生需要成為反思型學生。反思是一種習慣和意識,不斷的反思,才會不斷地進步。“教學相長”提醒我們要學會反思錯誤,師生在課堂中共同成長。

  1.學生反思,完善認知結構

  反思是數學的重要活動,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學生的錯誤不可能單獨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復的練習得以糾正,必須有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作前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糾錯追因意識,把學生的錯誤當作寶貴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反思一下錯題錯在哪里?為什么錯?然后讓學生有針對性的糾錯,讓錯誤發(fā)揮最大的育人功效。我要求每位學生都準備一本“錯題集”,這是一條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反思習慣的途徑。每個人在做數學習題時,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把這些錯誤記錄在一本專門的本子里。我定期從學生的“錯題集”中選出有代表性的錯題,在課堂上進行剖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數學思維品質,又可以完善認知結構,形成系統(tǒng)。

  2.教師反思,促進專業(yè)成長

  杜威曾說過:“失敗是有教導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從失敗和成功中學得一樣多!”課堂上,有些學生的錯誤是你根本預料不到的,有些錯誤在課堂上來不及處理的,在課后要靜靜地反思,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新知所表現出來的錯誤,審視自己,進行反思,發(fā)現不足之處,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調整,修正自身的不足之處。同時,通過寫教后小記等形式獲得反饋信息,進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反饋策略。反思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教學中的失誤。尋找存在的問題,發(fā)現留下的遺憾,是教師自我教育、成長的最佳途徑。

  總之,數學錯誤隨著數學學習的開始也產生著,對于錯誤,我們要站在數學價值的角度上重新審視,靈活的運用于數學教學當中,發(fā)揮數學錯誤最大限度的作用,挖掘內在的“閃光點”。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鐘桂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68501.html

相關閱讀:靈活利用多媒體 優(yōu)化數學課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