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局部到整體-《蘇州園林》教學敘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以往教學《蘇州園林》,重點還是從說明文教學的角度出發(fā),關注文章的結構和說明方法。在去年教學時,開始考慮到文章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了作者在分寫時先整體后局部的順序,并且對一些重點段落,細分了其中的層次,以便學生理清作者思路,從而對園林的特征有著更為清晰地理解。但是,反思之后,依然覺得這樣教學沒有將文中深刻的文化內涵體出來。究其原因,還是過于關注文章的細節(jié),忽視了文章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似性,從而也就不能從整體上體會文章所表達出的審美觀來。因此,在此次教學中,我安排了三次比較閱讀,就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來體會文章的文化內涵。

本文的結構比較清晰,劃分層次、理清結構均可以安排學生預習,老師進行總結即可,在概述文章結構時,可以同時把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歸納出來并引導學生了解其作用。接下來,我安排了第一次比較閱讀,出示了《大百科全書》中陳從周教授的一段話:“不論面積大小,每座園林幾乎都包括了當時所有可能使用的造園手段!鼈兊母窬执蠖家陨、水、泉、石為骨骼,以花、木、草、樹為烘托、以亭、榭、樓、廊為連綴!蔽乙髮W生在文中找出與之內容相類似的描述,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②中“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這段話。我提示他們比較一下這兩段話的順序及用詞有什么區(qū)別,學生發(fā)現(xiàn)陳從周教授的話將“山、水、泉、石”放在首位,并且以“骨骼”“烘托”“連綴”等詞語來概述園林的格局,著重強調了構成園林的各種建筑要素;本文中則以“布局”“配合”“映襯”“層次”來概述園林,著重從整體設計的角度來描述園林。此時我補充了一下,⑦⑧⑨三節(jié)與前4節(jié)之間有什么相似點?又有什么不同?我提示學生關注這句話:“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不僅是角落,門窗、色彩也都在精心設計。于是學生發(fā)現(xiàn),這3節(jié)依然是從設計的角度來講述園林,只是更注重于細部的琢磨。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文章的主體部分不僅有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還可以細化為整體構思到細部琢磨。

通過這次比較閱讀,學生開始熟悉文章的整體結構,并且開始對園林的設計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樣就可以展開進一步的比較閱讀。

第二次比較閱讀則是從全文的角度出發(fā),在②中,作者反復使用了“講究”一詞,我提示,文章中除了反復強調“講究”之外,也同時寫出了園林設計要“絕不講究”或“避免”一些東西,讓他們在文中找出來。學生在文中找出,我將之歸納為“避免對稱、雷同、整齊”及“避免單調和濃烈的色彩”。進一步分析,要避免前者,園林就要講究變化,在整體布局上,在細部的安排上都要體現(xiàn)出不同,因為“對稱、雷同、整齊”都出于人工的設計,而園林追求的是“自然之趣”,因此要“任其自然”。要避免后者,園林就要講究配合,這種配合體現(xiàn)在園林的設計上,池沼與假山,以及花草樹木,又有著動靜、濃淡、高低與四季的配合,共同組成了一副“好畫”,而這幅畫是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設計的,追求的依然是“自然之趣”。我進一步提示學生??畫與自然的區(qū)別就在于,畫中的設計,追求自然,但還要高于自然,因此在園林的設計中,體現(xiàn)出了設計者與匠師們的胸中丘壑,這就表現(xiàn)在園林還要講究層次與映襯!案舳桓、界而未界”展現(xiàn)的是整體上的思路,而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每一個角落都講究圖畫美”以“不刺眼的顏色”“與草木的綠色配合”,同樣也能映襯出開花時的“滿眼的珠光寶氣”,則是從細節(jié)上配合的杰作。

不過,此處有一個細節(jié)需要我們關注,那就是作者在講述園林的整體設計時反復強調的是“美術畫”及“自然”,但在講述園林中的門窗時卻強調了這是“工藝美術的上品”,具有“高度的圖案美”。的確,園林中的門窗大多采用的是相似的圖案,寄寓了美好的祝愿。我給學生補充,這是因為園林的建筑多為居住者的生活區(qū),而規(guī)整的圖案,美好的祝愿恰恰是這種生活情趣的體現(xiàn)。

通過這次比較,學生熟悉了中國園林的設計理念,并且與文章中的描述一一對應。而最重要的是,通過“講究”與“避免”的對照,他們從整體上了解了園林的設計,從而為后面講述背后的文化特色打下了基礎。

最后一次比較閱讀則是為了突出文中的文化內涵。我指出,西方園林的源頭,一般認為源于古埃及及古巴比倫。今天可以在古埃及壁畫上發(fā)現(xiàn)當年園林的圖畫,就是在炎炎沙漠中挖上水渠,栽種上高大的果樹,形成一個蔭涼的世界。而古巴比倫著名的空中花園,則是在一片平原上以人工堆出一個高大的假山,栽滿了奇花異草。法國著名的凡爾賽宮,則是將一片沼澤排干,在上面造出規(guī)整的花圃、巨大的噴泉,從而形成了這個巨大的園林。我要求學生比較,這與中國的園林,在設計理念上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學生發(fā)現(xiàn),西方園林最重要的特征是彰顯人的力量,表現(xiàn)出對自然的改造。而中國的園林,則是要追求自然之趣。在這里,我補充一點,中國的建筑中也有彰顯權威與尊嚴的建筑,例如故宮。但這是國家的象征,而園林則多是用于休憩、隱居的所在,建造的目的不同,自然風格也就迥異。不過,日本的園林則有一種新的設計,就是著名的枯山水。它以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以上面的石組作為主要的觀賞對象,或配合以樸素的樹木,還用特制的耙子耙出波紋代替溪水,在追求自然之趣時又要濃縮自然之景,表現(xiàn)出了別樣的審美情趣。

最后,我補充到,園林的自然之趣在今天的現(xiàn)代建筑中依然有所體現(xiàn)。美國設計大師墨菲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設計金陵女子學院(今天的南師大)時,采用了鋼筋水泥等現(xiàn)代原料,但卻以中國傳統(tǒng)的飛檐、斗拱、圓柱為建筑樣式,綴以回廊池沼,這座學院被后人稱為“東方最美的大學”。當代著名的建筑設計大師王澍所設計的美院象山校區(qū),門廊就是模仿園林中的假山山洞的形狀,而屋頂則模仿園林中山丘的起伏,與周圍的群山連綿的環(huán)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建筑中東方文化的魅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84239.html

相關閱讀:用古典詩詞潤澤學生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