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對大氣熱力作用理解不清 由地理網(wǎng)資料整理
1.大氣的熱力作用包括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氣溫,保溫作用又提高了夜間的最低氣溫,從而減小了地球表面的氣溫日較差。
2.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時受大氣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從而使到達(dá)地面的太陽輻射受到削弱。
(1)在對流層里,對太陽輻射起吸收作用的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層里主要是臭氧。吸收作用具有一定的選擇性。通過大氣的吸收作用,太陽輻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長較長的紅外線和波長較短的紫外線,而對可見光影響不大。
(2)反射作用沒有選擇性,所以反射光呈白色。云層的反射作用最為顯著。云層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能力愈強(qiáng)。此外,大氣中的雜質(zhì)顆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強(qiáng);顆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
(3)當(dāng)太陽輻射在大氣中遇到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時,太陽輻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這些質(zhì)點(diǎn)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開來。散射可以改變太陽輻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dá)地面。這種散射是有選擇性的,波長越短,散射能力越強(qiáng)。散射作用的質(zhì)點(diǎn)是顆粒較大的塵埃、霧粒、小水滴等時,它們的散射無選擇性,各種波長同樣被散射。
3.大氣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增溫,大氣增溫后又以大氣輻射的形式把能量返還給地面,稱為大氣逆輻射,從而實(shí)現(xiàn)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90205.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考文綜地理試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