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如何實施探究性教學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我國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倡導探究性的學習放在了突出地位,強調在學科領域,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性學習的空間,其目的是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其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數學探究性學習及主要特點數學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觀察數學事實出發(fā),探索發(fā)現問題,并通過分析、類比、歸納、猜想、證明或通過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尋找適當的數學規(guī)律或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其主要特點如下:

  1、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核心是“問題的提出”。學生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學習易于激發(fā)其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情境的探索,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已解決的問題又成為提出新問題的情境,從而引發(fā)在深一層次上去提出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問題解決。2、學生學習具有自主性,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能夠獨立獲取知識,對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不斷地進行猜想、論證、改進所得結論,從而實際感受和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并逐步形成研究科學的積極態(tài)度;教師將由過去的主宰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不再包辦一切。3、開放性的問題設計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yǎng)了探索問題的興趣,與別人交往的欲望,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數學課堂探索性學習的模式構建1、“情境式”問題提出數學情境是指具有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時也是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因此,數學情境的精心創(chuàng)設是數學發(fā)現和提出數學問題的重要前提,只有當創(chuàng)設的數學情境進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同時在內容上富有挑戰(zhàn)性和探索性,學生才能在已有的認知水平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適當的引導,從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可見,應把質疑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作為數學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2、“發(fā)現式”問題探究數學發(fā)現是數學探索的一個重要方面,沒有發(fā)現就沒有證明。但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過程是重證明而輕發(fā)現的,這顯然是數學“演繹”式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理解數學。探究性學習的目的是發(fā)展學習者自身的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習者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而不是被動的接收者,這就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恰當的素材,主動探究發(fā)現,其一般程序為:觀察??試探??思索??猜想??證明。這種程序適應于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識過程的教學,體現學生參與發(fā)現過程的主體地位,注意了發(fā)現知識的策略和方法培養(yǎng)。

  3、“開放式”問題變換開放題由于其自身的開放性質,不再是方法唯一、答案唯一,這就吸引學生不依賴教師和書本,獨立地去探索和發(fā)現問題的各種各樣的答案,可使學生在解題中形成積極探索和和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態(tài)勢,對數學本質產生一種新的頓悟,進而生動活潑地參與“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進“開放式”問題也將成為必然,它可作為貫徹素質教育的一個切入口,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載體。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構建開放式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索和交流活動,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轉向學生思維策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4、“合作式”問題交流當今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使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側面,而不存在完全相同標準的理解,教學要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達到取長補短、集思廣益,通過學習者合作可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因此,合作學習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三、數學課堂實施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

  探究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來自于自我內在的需要,決定著學生能否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理特征,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確定教學的起點,把教材上的知識點設計成需要學生探索的問題,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促動學生主動探索。良好的問題情境在于它能有效地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使其產生矛盾心理。通過精心設計,巧妙揭露學生已有認知結構與數學知識結構之間的矛盾,進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制造矛盾打開學生的心扉,激發(fā)學生去思考,逐步引入佳境。

  2、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學習數學知識應是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調動學生主動從事觀察、猜測、討論、交流等學生活動。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學習方式為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究。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力爭做到:新知讓學生主動探索,簡單的內容讓學生自學,重點、難點和疑點讓學生討論,規(guī)律讓學生尋找,結論讓學生概括,知識結構讓學生構建。

  3、合作交流,確保探究性學習順利開展

  所謂合作交流,是指在學生個體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集體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探究性學習積極倡導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合作、群體參與.這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競爭等現代意識;又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相互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也便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探究教學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并培養(yǎng)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數學探究學習不是先將數學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各式各樣的探究活動諸如觀察、實驗、調查、收集資料、猜想、論證等,自己得出數學規(guī)律或結論,使他們參與并體驗數學知識的獲得過程,建構起對數學的新的認識,并培養(yǎng)數學探究的能力。通過數學探究教學,可以使學生從多角度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建立數學知識的聯系,從而在面對實際問題時,更容易激活數學知識,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也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才是積極主動的,才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劉陽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91800.html

相關閱讀:美國高中數學都學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