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愿望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探究性的學習不應只是一種學習形式,它更應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探究意識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平時教學中也要時時注意探究教材精髓,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千方百計激發(fā)進行探究的愿望。

  [關鍵詞]數學教學,探究愿望,學生

  教學中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f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進行數學活動和數學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一、通過揭短來設置情境,引動探究

  對于學生來說在掌握新概念方面比較困難,雖能在自己理解的范圍內理解一些簡單的概念屬性,并能分清主次特征,但對較抽象的概念理解還是比較困難。學生缺乏經驗的支持,理解就可能出現錯誤,如果運用已學知識的揭短,既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又能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正數與負數教學中:第一幅圖:甲、乙、丙三人準備出發(fā)去打獵;為了統(tǒng)計人數引入自然數。第二幅圖:空手而歸;由此引入零。第三幅:又一日捕獲一動物;為分配獵物而引入分數。第四幅:各自回家,其中甲向右行500米,乙、丙向左行300米。提出問題如何表示甲與乙、丙的路程?學生自由發(fā)言。發(fā)現用500米、300米不能正確反映情況,說明用以前所學的數已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引入新的數:正、負數。用“+、-”表示相反的方向,從而使學生逐漸感受到正、負數引入的必要性。

  在中學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中,許多新概念在教學發(fā)展史上往往需要上百年才逐漸形成與完善,在課堂上都可通過提示原有知識結構的不足,科學地模擬概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產生對原有結構進行重新建構的愿望,使主動學習成為必然。

  二、結合實際來設置情境,引動探究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丁肇中說:“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我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以至三天三夜呆在實驗室里,守在儀器旁”。可見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大動力。當今社會學生生活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時代,他們的年齡使學生對許多事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如能結合學生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適當引導,必然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學校準備裝修課桌椅期間,所任教兩個班的講臺存在殘缺現象,甚至很影響每個教師的上課情緒,恰巧正在上《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因而出示了如下問題:現要請木工師傅做講臺桌面,要求長比寬多50厘米,面積為600平方厘米,第一問:應求哪些量?第二問:怎么求呢?這樣同學們都開始積極投入思考解決問題之中了。

  三、精心設問來設置情境,引動探究

  探究性的學習不應只是一種學習形式,它更應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探究意識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平時教學中也要時時注意探究教材精髓,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千方百計激發(fā)進行探究的愿望。例如:一個兩位數除以它的反序數所得的商等于余數,求這個兩位數,設問是兩位數,可刪除哪些數?答:1至9;再問除以反序數有商,說明什么問題?答:說明這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字比個位數字大,從而排除一大批。最后問:所得商等于余數,說明什么問題?答:又可以通過列舉排除最后一批,從而得到最后結果為52,經過這么一番探究,同學們成功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此例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

  四、運用生活現象設置情境,引動探究

  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學生誤認為數學是脫離實際的。其嚴謹邏輯性又使學生縮手縮腳。應用的廣泛性更使學生覺得高深莫測,望而卻步。如此種種,阻礙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要想使學生主動進入探究性學習,就應該降低數學的門檻,引導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多加觀察,從實際生活中研究數學問題。

  例如:(1)一支完整的粉筆不小心從桌子上滾到地上,不斷裂的可能性多大?(2)當你去買福利彩票時,期望能中獎,那么中獎可能性有多大?(3)規(guī)?涨暗娜龒{工程的設計必然要考慮到防震,那么就要研究三峽地區(qū)大地震發(fā)生的可能性多大?讓學生了解在生活和生產建設中經常要考慮某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那么如何把“可能性有多大”的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呢?以2為例,若以一萬張福利彩票為一組,只有一個大獎,中大獎的可能就是11000,這就成為了一個數學問題。

  五、用幽默話語設置情境,引動探究

  數學教學需不需要幽默,有人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數學應當是嚴肅的事,不可添枝加葉,其實未必如此,幽默給人以輕松、愉快之感,也有思索回味的余地,有助于形成愉快學習心境。我們教研組有位教師徒手畫圖功夫很深,很多學生羨慕效仿。但由于訓練不夠,作業(yè)本上圖畫得一團糟。教師深感有必要糾正,于是采用幽默方式,他有一次故意徒手將圓畫成扁圓,引起學生大嘩,他急忙用圓規(guī)糾正,并灰諧地說:“秀才也有走筆之錯,作圖差誤,貽笑大方,危害極大,畫圖寫字非一日之功,準確第一,切記,切記!”同學笑后思之,認真改正了馬虎作圖的壞習慣。

  六、糾錯辨析激發(fā)興趣,引動探究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錯,如果把幾種典型的錯誤集中于一題中,編成改錯題,不但激發(fā)學生找錯興趣,而且,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在學習《分式方程解法舉例一》時,在引入部分采用改錯題:2x-1x-3-1=0解方程兩邊同時乘以x-3,得出2x-1-x-3=0,解這個方程得:x=4,請學生思考有幾處錯誤,學生熱情投入之中,效果比直接給題由學生板演更好,更節(jié)省時間。

  七、通過游戲激發(fā)興趣,引動探究

  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學生于快樂之中掌握知識!比绾巫寣W生從“苦學”變?yōu)椤皹穼W”,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應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初中數學游戲化、競賽化,以此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利用平方差公式a?2-b?2=(a+b)(a-b)進行因式分解,有下列一組練習題:(1)14-25b?2(2)-9x?24+16y?281(3)9a?4-(b-c)?2(4)ax?2-19ab?2為使學生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順利通過模型建構因式分解難點,我采取把他們選出來當偵察兵,偵察題中的式子相當于原式中的a、b,誰是暗藏的“敵人”,看誰偵破的多。這樣教學對突破難點極為有效,學生反映對“換元”思想掌握更深了。習題中通過看誰快,看誰三連冠等活動,使得人人爭先恐后,提高了練習的興趣和速度。

  八、合作討論激發(fā)興趣,引動探究

  由于教與學本身是一對矛盾的載體,教師要重視依靠師生之間的合作,平等交流和情感交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來完成矛盾的統(tǒng)一。特別要注意克服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應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敢問敢講,形成一種情趣融融,民主和諧的氣氛。

  例如:解方程:x?2-X+x?2-x+2大部分同學用“換元法”來解。有一位學生卻產生一個奇特的想法,原方程可化為:x?2-x+2+x?2-x+2=4+4,根據對應即得:x?2-x+2=4,解得x=2或-1。經檢驗x=2或-1是原方程的解。學生們都贊嘆此解法“妙”。教師則緊緊抓住這個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給予鼓勵表揚,充分激發(fā)學生成就感,并逐步在今后練習中會形成“發(fā)散性思維”,從而具有初步探究態(tài)度。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宋欽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91841.html

相關閱讀:高二數學必修一知識點:不等式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