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丹地貌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雅丹地貌 來自地理網(wǎng)資料整理

  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雅丹”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風的磨蝕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較強的剝蝕作用,并逐漸形成向里凹的形態(tài)。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巖層比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觀如同古城堡,俗稱魔鬼城。

  在極干旱地區(qū)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縮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愈來愈大,原來平坦的地面發(fā)育成許多不規(guī)則的背鰭形壟脊和寬淺溝槽,這種支離破碎的地貌為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新疆五彩灘(20張)雅丹是地理學名詞,漢語譯為雅爾當,是維吾爾語“險峻的土丘”意。

  億萬年地質(zhì)變遷所賦予的地球外貌,又日夜不斷地受到大自然雅丹地貌水流與風力的刻蝕,在許多地方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態(tài),形成了各種特殊的地貌,例如:河谷地貌、巖溶地貌、冰磧地貌、風蝕地貌等等。千姿百態(tài)的地貌造就了許多旅游名勝,如舉世聞名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中國云南的石林、貴州的地下溶洞等等。甲秀天下的桂林山水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在羅布泊地區(qū),有一種特殊的地貌形態(tài),卻很少為世人所知,而它的魅力卻絲毫不亞于吸引了萬千游客的許多世界名勝。

  這,就是神奇的雅丹。淋漓盡致體現(xiàn)了大自然神奇塑造力的雅丹,為神秘的羅布泊增添了奇光異彩,而光怪陸離的雅丹本身也充滿了令人迷惘的謎。

  雅丹,維吾爾語原意為“陡壁的小丘”,F(xiàn)泛指干燥地區(qū)一種風力侵蝕地貌。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經(jīng)風化作用、間歇性流水沖刷和風蝕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和風蝕凹地(溝槽)地貌組合。這種地質(zhì)現(xiàn)象在新疆羅布泊東北發(fā)育很典型。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韋沙漠在內(nèi),都有雅丹地形。

  我國新疆地域遼闊,四周環(huán)山,在南北兩邊都有較大的山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氣流經(jīng)山口進入新疆北部,然后繞過天山東段,進入塔里木盆地,在沿途各地造成長時間的區(qū)域大風。新疆的風,持續(xù)時間長(一年可達100天以上),分布廣,風力大,所以我們經(jīng)常在天氣預報中聽到來自新疆冷空氣的消息。

  作為“干旱王國”的新疆,風力對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義。雅丹、龍城、魔鬼城等特殊地貌類型就是風神的杰作。“雅丹”,又名“雅爾丹”,是維吾爾族對“陡壁的險峻小丘”的稱呼,這種地形在羅布泊周圍的雅丹地區(qū)發(fā)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積最廣。19世紀末至此20世紀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國人斯坦因,赴羅布泊地區(qū)考察,在撰文中采用了這個詞匯。于是,“雅丹”一詞就成了世界上地理學和考古學的通用術(shù)語,專指干燥地區(qū)的一種特殊地貌。

  這里盡是些形狀奇異、大小不等、由東北向西南排列有序的土阜、土丘。土丘又干又硬、櫛次鱗比,有的拔地而起,如柱、如樹、如竹、如傘;有的匍匐在地,似獅、似虎;有的怪異,像神、像魔鬼;有的肅穆莊重,像城堡、像帳幔、像房屋;而在那“土丘林”的溝壑中,鵝黃色的沙堆,蜿蜒起伏,金波粼粼。

  各種類型雅丹地貌匹匹錦緞。每當云影飄過,或細風撩起輕沙,土阜土丘似乎緩緩漂移,像船啟航,宛如鯨魚遨游,撲朔迷離,給人以無限暇想。雅丹地貌猶如樓蘭王國的層層防線,使探險者不勝顛簸、跋涉之苦。雅丹地貌中最為壯觀的是“龍城”。在羅布泊古湖盆地東北部有一片風蝕最強烈的地區(qū),土丘高峻似城廓宮闕,其形似龍伏臥,所以古書《水經(jīng)注》中形象地稱之為“龍城”。這是一種最典型的雅丹地形。巨大的土墩臺高達12至20米,側(cè)壁陡立,極難攀登。從側(cè)壁斷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沉積的層理;下部是厚厚的灰綠色砂層,最上面是一層淡紅色的粉砂粘土層,這是由于碳酸鈣膠結(jié)得非常堅硬,而形成一個保護層,使土丘頂面非常平坦。“龍城”的“建筑物”造型多姿多彩;有的儼然是“城堡”,端莊凝重;有的似“城廓”,龍蟠虎踞;有的像高樓大廈,頂天立地。分布在這些蹊蹺地物之間的寬闊的條條風蝕凹地猶如條條大街小巷,顯得深邃、幽靜,別有意趣。置身“龍城”,頗覺眼前的“龍城”不是古城,勝似古城,更似大自然造就的迷宮,令你在感嘆之余不免生出幾分恐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91987.html

相關(guān)閱讀: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