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會幫助我們提升對于地理科目的理解,因為地理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我們了解的地理知識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篇關于印度洋的高中地理知識拓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印度洋的相關地理知識。
印度洋是世界四大洋之一,位于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其西南以通過非洲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東經(jīng)20°經(jīng)線同大西洋分界,東南以東經(jīng)147°經(jīng)線與太平洋分界。印度洋面積7 492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1%。水域跨南北半球,大部在南半球。平均深度3 711米,最大深度為阿米蘭特群島西側的阿米蘭特海溝,深9 074米。
印度洋的水平輪廓為北部封閉,南部開敞。北部海岸線曲折,東、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沒有突出的邊緣海和內海。與亞洲相瀕臨的印度洋的北部,因受亞洲西部和南部島購、半島的分隔,形成許多邊緣海、內海、海灣和海峽。主要邊緣海有安達曼海、阿拉伯海,主要內海有紅海,海灣有孟加拉灣、阿曼灣、亞丁灣,主要海峽有曼德海峽、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等。印度洋有很多島嶼,其中大部分是大陸島,如馬達加斯加島、斯里蘭卡島 等;阿姆斯特丹島、克羅澤群島、凱爾蓋朗群島等為火山島;拉克沙群島、馬爾代夫群島、查 戈斯群島,以及爪哇西南的圣誕島、科科斯群島都是珊瑚島。
印度洋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大洋,根據(jù)板塊學說的原理,印度洋是在距今22 500萬-6 5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時產(chǎn)生的。在三疊紀以前,巨大的特提斯海楔人了北方古陸和南方古陸之間。晚侏羅世時,特提斯海向西南方侵入,印度洋的雛形才開始形成。
更多高中地理精彩知識內容分享
距今1億年的晚白堊世晚期,印度、馬達加斯加島與非洲分離。第三紀初澳大利亞才與南極大陸分離。此時,印度洋才有了今日的面貌。印度洋與其他大洋不同之處在于,其北部的海、灣發(fā)育著世界著名的大型沖積堆。這種大型沖積堆又叫深海扇,多由陸源堆積物組成。它們是中新世中期以來喜馬拉雅山脈明顯上升,為深海扇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堆積物質的結果。孟加拉深海扇從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向南延伸2 000多千米,面積200萬平方千米,總體積500萬立方千米,為世界上最大的沖積堆。
上述就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印度洋的高中地理知識拓展,相信以上內容能幫助大家在今后的地理學習中更容易理解相關知識點,并在開始中取得更高的分數(sh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95634.html
相關閱讀:2017年高考全國卷1地理試卷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