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新生活 適當心理調節(jié)很重要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對自己學業(yè)成績的擔憂是高一新生普遍具有的心理。

高中初中相比,首先是學習任務重,課堂容量大。初中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講練結合,有時第二節(jié)課老師還會花一半時間讓學生鞏固復習,教授的新內容少,練習消化的時間相對充足。而高中課程緊湊,課堂容量大,幾乎沒有太多時間給學生慢慢練習消化。如果跟不上進度,學生只能自己課余再鞏固消化,不可能寄希望于上課時間反復操練。這對以前學習習慣被動、喜歡完全依靠老師安排的學生,以及學習效果屬于慢熱型的學生來說,都會感覺壓力陡增。

高一新生更重要的是還必須面對學習方式改變帶來的挑戰(zhàn)。初中考試的內容相對集中固定,很多老師上課,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成分較多,而對調動學生動腦、鉆研、創(chuàng)造關注不夠。因為高中課程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遠高于初中,教師不可能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培養(yǎng)出有能力的學生。雖然仍有一定量的背誦要求,但真正優(yōu)秀的學生必須樂于動腦、積極鉆研、勇于創(chuàng)造,要會自主學習,會合理安排時間。比如,高中的研究性課程、主題軸課程等都非常注重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的過程;高中的作文,首先要求學生我手寫我心,其次要求學生有優(yōu)秀的人文素養(yǎng)和深厚的文化積淀,要有真正的文化判斷力和比較高遠的心胸眼界。雖然老師也會教授學生一些寫作的技巧和規(guī)律,卻普遍反對去套用文章。同時,高中教師相對初中,指導和管理也較為寬松,學生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和主動性,將更大程度地影響學生的學業(yè)。

【建議】首先真正樹立起學習主要靠自己的觀念,要積極動腦,樂于鉆研。因此課前的預習(自學)非常重要,它將幫助學生真正獲得一種學習能力,同時能較好適應高中大容量課堂的學習狀況。

其次,學會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和安排個人時間。不分輕重緩急,得過且過,或者僅僅被動依賴老師的安排,將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多,難以收拾。

緩解失群的孤獨感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雖有父母長輩關懷備至,但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和認同卻不可少。由于特殊的成長環(huán)境,獨生子女對自己熟悉的同齡群體的依戀和對友誼的渴望顯得格外強烈。從初中升到高中,對很多學生來說,是離開了自己從小熟悉的溫暖的朋友圈,而投身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際圈子。失群的孤獨感,朋友分離的傷心無奈和對陌生環(huán)境的擔憂甚至恐懼,都交織在一起。能不能交到新的朋友,能不能得到新集體中同齡人的認同和關心,是初入高中的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梢哉f,這個時期的學生在心理上是很脆弱的。

雖然并不是第一次面臨環(huán)境改變,但之前的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或者從小學升入初中,那時他們都還是懵懂無知天真無邪的孩童,品性單純。而這次的改變則不然,雖然只有十五六歲,但每個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大半個成年人了,不同個體之間的個性、品質、心理差異日漸凸顯,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沖突日漸增多,加之社會風氣對學生的影響比以前任何時期都強烈,很自然地使得這一次的人際關系的改變,不容易像之前一樣心無城府,也不容易像之前一樣能達到大同世界的境界。學生們普遍會感嘆高中的同學不像初中同學那么單純,會感嘆人心復雜,甚至一個班級中有可能會形成各種小的團體。

另一方面,有些學生雖力求搞好人際關系,但是由于獨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的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普遍較弱,所以他們又常常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或者有時候得罪了朋友,也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這樣的學生在情感上其實非?释玫酵g人的關心。

【建議】不要過分為失去舊的友誼而傷感,如果是真正的友誼,它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同時,面對新環(huán)境新朋友,要敞開心胸,積極主動地接納他人。新的環(huán)境起初也許會讓人感覺很多不適應,但要相信它一定會帶給你更多驚喜。

高一新生首先要以積極的、無私的心態(tài)去交朋友。做一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人,關心集體,關心同學,同時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友善待人、寬容待人,但絕不隨波逐流。這樣日久見人心,得到大家的尊敬和認同、得到真正的友誼是必然的。

如何快速提高歷史成績?

歷史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以我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在平時教學中就要求學生每學完一課一章所有的學習點要可以復述下來。再一個在復習這段基礎知識的時候,要定一個非常詳細的復習計劃,五本書歷史的量非常地大,怎么來復習呢?這么多的東西。我在一模前要求學生每天要讀10頁書,每個學生都要做到。上課前就當堂檢查、是否背了可以不可以復述下來。看書不僅僅是明白了情節(jié),必須要復述下面,尤其是重點的知識點,一個字也不能落,這樣效果才能好一些。

在看書的同時,你要注意知識間的相互聯系,一個知識看完了以后,比如說看完古代史你會想到中國近代史、世界史的內容。比如說古代史中講的各種的工具怎么樣演變的可以弄明白了。比如說古代史的農業(yè)的政策,就要想到世界講了什么樣的農業(yè)問題呢?比如說蘇聯比較典型的政策,英國的圈地運動等等,通過一個農業(yè)問題把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都可以形成系統(tǒng)的網絡,非常清楚地跟著出題人的出題意圖走。所以我認為,這個時期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必須要走基礎、回歸教材,一定在復習的時候把知識間的聯系要做好,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99646.html

相關閱讀:地理環(huán)境、地圖與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