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科學獎:盤點那些搞笑的嚴肅研究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科學,就一定是枯燥的?

創(chuàng)辦4年來,有“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之稱的菠蘿科學獎一直用“好笑而嚴肅”的研究成果,與公眾對科學的刻板印象作斗爭。“向好奇心致敬”是菠蘿獎的一貫口號。4月11日,菠蘿獎在杭州浙江科技館盛大揭幕。再一次,研究人員們用認真的幽默感,證明了科學,也可以如此有趣!

“菠蘿科學獎”是由浙江省科協(xié)支持,浙江省科技館與科技媒體果殼網合力打造的科學獎項。通過獎勵那些有想象力、有趣的科學研究成果,喚起人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熱情,與更多的人一起分享科學技術有趣的一面。在正規(guī)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的科研項目才能競爭菠蘿科學獎,獲獎者還要具備“想象力、有趣、引人思考”的特質,簡而言之,必須是一位“可愛的研究人員”。每年的常規(guī)獎項包括物理獎、化學獎、醫(yī)學生物獎、數學獎和心理學獎,今年還首次引入了語言學獎。主辦方還設立了發(fā)明獎、幻想獎兩個主題獎和菠蘿U獎、菠蘿Me獎兩個特殊獎。

主持人沈濤:別人覺得菠蘿科學獎的獎杯都是稀奇古怪的,腦洞大開的,天馬行空的,其實呢,我們覺得吧,確實是這樣。

菠蘿科學獎·數學獎

獲獎人: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系黃金紫團隊

獲獎研究: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

一根棒棒糖需要舔多少次才能舔完?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系黃金紫團隊為此做了一系列嚴謹實驗。他們把棒棒糖放在一根被水流沖刷的管道中,通過延時攝影拍下棒棒糖的溶解過程。最終研究者得出兩個結論:不管棒棒糖原來是什么形狀,也不管水流速度多快,棒棒糖在即將完全溶解時的形狀幾乎都是月牙形;他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固體溶解的規(guī)律,并且預測出對于直徑1厘米左右的棒棒糖,大約要1000次才能舔完。

解讀視頻:

紐約大學在讀數學博士黃金紫代表團隊上臺領獎。

有觀眾表示對實驗結果不服,開始了現(xiàn)場驗證。

菠蘿科學獎·化學獎

獲獎人: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王立銘團隊

獲獎研究:章魚胺決定饑餓后是否覓食

感到饑餓時想進食和四處尋找食物是兩套不同的神經機制。浙江大學王立銘教授的研究團隊敲除了果蠅的一種基因,使它無法合成章魚胺。這種果蠅在饑餓時,不會外出去覓食。而是在原地靜靜等待食物送上門來,直到餓死為止。

解讀視頻:

團隊成員楊哲、于悅、田引軍、祁偉在臺上領獎。

主持人:那是不是以后減肥藥有了新的市場空間?

研究團隊:并不是這樣的,首先人類和我們做實驗用的果蠅控制飲食的機制是不一樣的;其次,去除了章魚胺的雄性果蠅就打不過他的雄性小伙伴了……

菠蘿科學獎·語言學獎

獲獎人: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生汪奎   獲獎研究:“呵呵”的網絡功能研究

“呵呵”作為帶有強烈負面感情色彩的網絡用語,被汪奎作為碩士畢業(yè)論文的研究主題并獲得了導師的肯定。為了表彰這項在社會科學方面充滿好奇心的研究,主辦方決定授予其菠蘿科學獎語言學獎。

解讀視頻:

由于沒能聯(lián)系到作者,果殼網主編徐來(微博@拇姬)作為備胎上臺領獎。

主持人:聽說你在果殼網是主編是嗎?

徐來:呵呵

主持人:整天催人稿子?

徐來:呵呵

主持人:催稿子還甩人一臉呵呵?

徐來:呵呵

菠蘿科學獎·心理學獎

獲獎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蔡華儉課題組

獲獎研究:名字偏好與幸福感

一個人的名字和他的幸福感有沒有關聯(lián)?中科院心理所的蔡華儉研究組選取了304對雙胞胎,并對他們是否喜歡自己的名字和是否幸福等進行了測量,并研究二者的關系。結果表明,一個人的幸福與否與別人是否喜歡他的名字無關,但是與他自己是否喜歡自己的名字有關,并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共同基因影響。(畫外音:-爾康,你幸福嗎?-恩,我姓“福”!)

獲得心理學獎的團隊代表在頒獎儀式上領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01548.html

相關閱讀:健康產業(yè)進入“十年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