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網(wǎng)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地理知識-中國56個民族之苗族,以下就是全文閱讀,歡迎大家跟小編一起學習。
我國境內的苗族人口為8940116人(2000年),在我國56個民族中僅次于漢、壯、滿、回,位居第五位。苗族人口的分布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全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均有苗族分布。據(jù)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貴州省苗族人口最多,有430萬人,占全國苗族總人口近一半。其次是,湖南192萬人,云南104萬人,重慶50萬人,廣西46萬,湖北21萬人,四川15萬人,廣東12萬,海南6萬。這8省(區(qū)、市)的苗族人口占全國苗族總人口的98%。貴州、云南和湖南湘西有較大的苗族聚居區(qū),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有159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80萬。其他地方的苗族居住較為分散,一般以一個或幾個村寨為單位,和其他民族交錯雜居。雜居區(qū)的苗族多數(shù)都是聚族而居,自立村寨,很少與其他民族合村共寨。
苗族大多居住在邊遠山區(qū),但由于分布地域廣闊,各地自然環(huán)境差異也較大。黔東南、黔南和桂北處于云貴高原邊緣,海拔從1000多米降至400米左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有苗嶺山脈延綿全境,?陽河、清水江、都柳江貫穿苗區(qū)。湘西、湘西南、黔東北、鄂西南和渝東南位于云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脈地帶,海拔、地形與黔東南地區(qū)相近,境內有武陵山脈延伸其間,河流有沅水、酉水、澧水和清江等。這些地區(qū)年平均溫度為15℃,年降雨量1060-1600毫米左右,無霜期長,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不僅宜于稻作,而且十分有利于林木生長。糧食作物以大米為主,輔以玉米、薯類、小麥、豆類及高粱等,經(jīng)濟作物有油菜、煙葉、苧麻、甘蔗、花生、棉花等。木材資源十分豐富,其中用材林有松、杉、柏、楠、青楓等,尤以杉木最負盛名。經(jīng)濟林有油茶、油桐、核桃、板栗、柑橘、獼猴桃等,還出產黨參、桔梗、吳萸子、三七、金銀花等藥材。地下礦藏資源也極為豐富,其中汞、鎢、銻、錫、鉛、煤、鐵、黃金等的蘊藏量較大。川南、黔西北、云南的苗族大多居于高山之巔或半山腰,少數(shù)居住河谷平壩,這一帶海拔較高,氣候寒冷,山高路險,水資源匱乏,農耕條件較差,除河谷平壩和少數(shù)半山區(qū)適宜水稻種植外,其余以玉米、麥類、蕎麥、甘薯、馬鈴薯為主食。藥材、各種山珍和果木都很豐富,藥材有天麻、三七等,山珍有竹筍、山藥、香菇、木耳、蕨菜、水芹菜等,野生水果如獼猴桃、八月瓜、梅子、李子等。還有煤、鐵等礦藏資源。海南苗族地區(qū)地處熱帶,盛產橡膠及各種熱帶水果。
苗族族稱,既是他稱,也是自稱。除湘西方言區(qū)自稱為“仡熊”、“果雄”,其他地區(qū)的苗族則多自稱“模”、“蒙”、“?”、“苗”。漢語所稱的“苗”,來自苗族自稱。新中國成立后,根據(jù)苗族人民的意愿,經(jīng)過民族識別,將族稱定為苗族。
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語大致可分為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個大方言,7個次方言,18種土語。湘西方言(東部方言)主要通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北的松桃苗族自治縣,湖北的恩施、宣恩、來鳳、鶴峰和重慶的秀山、酉陽、彭水等縣,分5種土語;黔東方言(中部方言)主要通行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湖南的靖州、會同等縣,貴州安順地區(qū)和黔西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苗族中,分5種土語;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主要通行于貴州中部、西部、南部、北部和川南、貴北以及云南全省,分8種土語;此外,還有部分苗族操漢語、侗語、瑤語、布依語、壯語等其他民族語言。苗語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語盡管存在著一些差異,但相通部分仍占60%以上。
傳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來失傳,這些傳說現(xiàn)在已難以考證。20世紀初,一些苗族知識分子為發(fā)展苗族文化教育,創(chuàng)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創(chuàng)制的方塊苗文、石啟貴創(chuàng)制的速記苗文,貴州松桃龍紹華運用國際音標編制的苗文課本,等等。一些外國傳教士為了傳教的需要也創(chuàng)制了一些苗文。但是這些苗文因種種條件的限制,未能在苗族群眾中推行。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組織大批包括苗族學者在內的苗語語文學家,對全國苗語進行了普查研究,改革了“老苗文”,另外創(chuàng)制了東部、中部、西部三種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并在苗族群眾中推廣使用,受到廣大苗族人民的歡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903308.html
相關閱讀:暑期復習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地球(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