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研究與實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目前,一個新的知識領域正在中國悄然興起,那就是營養(yǎng)學。良好的國民營養(yǎng)和健康狀況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居民的營養(yǎng)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但是,微量營養(yǎng)素(特別是鐵、鋅、鈣、維生素A和D)缺乏仍然廣泛存在。另一方面,隨著膳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fā)生的極大變化,與營養(yǎng)相關的慢性疾病,如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發(fā)病率急劇上升。因此,當前我國面臨著“營養(yǎng)不良”和“營養(yǎng)過剩”的雙重挑戰(zhàn)。

在我國小學、中學階段,還沒有為專門講述健康營養(yǎng)教育而開設的課程,只有在大學階段部分專業(yè)專門開設了人類和動物營養(yǎng)學,國家相關資深人士看到了中國營養(yǎng)學教育貧乏之下面臨的各種問題,由此聚集了大量營養(yǎng)學專家,制定《國民營養(yǎng)條例》以闡述對學生、社區(qū)人群進行營養(yǎng)咨詢的重要性和相關政策,可惜的是,該條例從2005年制定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正式出臺。

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營養(yǎng)學教育的必要性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fā)生的強震及其引發(fā)的海嘯、核泄漏后,為了防止碘131對民眾甲狀腺造成的影響,日本政府向民眾發(fā)放碘片,誰也沒有料到的是地震后的“蝴蝶效應”波及了香港和中國的部分地區(qū),我國浙江、廣東、江蘇、安徽、重慶、河北、北京等多地出現(xiàn)食鹽搶購現(xiàn)象。因為民眾聽從了一些不實的媒體報道,錯誤地認為吃碘鹽可以預防碘131造成的輻射危害,上演了極其荒謬的“搶鹽鬧劇”。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就“搶鹽”現(xiàn)象,筆者在課堂上及時地對學生進行了相關營養(yǎng)學宣講和解釋,學生都恍然大悟。由此,筆者想到,如果我們加強了營養(yǎng)學教育,如果民眾能掌握一些生活上的營養(yǎng)知識,也不會出現(xiàn)這些愚昧之舉了。

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生物學和營養(yǎng)學之間存在著重要聯(lián)系,因此,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筆者認為應該在高中生物課中向學生宣傳營養(yǎng)學知識,讓他們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同時也一并了解常用的營養(yǎng)學知識,為提高國民的營養(yǎng)學知識素養(yǎng),普及健康飲食觀念,做好教育上的提前準備。

三、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營養(yǎng)學教育的途徑研究

(一)幫助學生明晰營養(yǎng)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筆者經常發(fā)現(xiàn),正在長身體的中學生,他們中有些人為了方便省事而總是吃方便面,有些人怕胖而不顧后果的節(jié)食,有些人每日總是把零食當作主食。這些錯誤的飲食觀念,正是他們對于營養(yǎng)概念缺乏正確了解的原因造成的。

“營養(yǎng)”一詞確切而比較完整的定義應當是:“機體通過攝取食物,經過體內消化、吸收和代謝,利用食物中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作為構建機體組織器官、滿足生理功能和體力活動需要的過程。當我們在講述新陳代謝中同化作用的時候,就可以把營養(yǎng)的含義與同化作用相比較就能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相似處,因為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huán)境中獲取的營養(yǎng)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

(二)把營養(yǎng)學知識點滲透于生物課程內容中。

1.在講述高中必修第一冊中第二章節(jié)《組成細胞的分子》的時候,當其中內容涉及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種類時,教師可以可以順帶講述些它們的營養(yǎng)作用。

例如Ca,教學中講述到Ca和P都是人體的大量元素,都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除此之外,Ca可以調節(jié)肌肉收縮和血液凝固,其實Ca的功能遠不止這些,血鈣還可以保護心臟、預防癌癥、預防腎結石等作用,血鈣含量不正常也會導致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衡,比如血鈣過高會導致肌無力,血鈣過低會引起肌肉抽搐。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人體缺鈣正危害著我國國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兒童和老人受害為甚。兒童缺鈣可以導致“X’型腿、“O”型腿,雞胸等癥狀,中老年缺鈣可以導致骨質疏松、骨質增生等,所以現(xiàn)在各種補鈣的產品日益興盛,只是補鈣也不要盲目,首先要進行自我診斷是否對應有缺鈣的表現(xiàn),然后檢測血鈣的含量,如果的確需要補鈣,也不要聽信某些鈣品的夸大宣傳,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從這個角度來說盡量通過改善膳食結構達到從天然食品中獲取足量鈣的目的。比如常見的牛奶、雞蛋、豆制品、海帶和蝦皮含鈣量都很高,只是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要注意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植酸、膳食纖維和高鈉、高蛋白食品會妨礙鈣的吸收。

又如Fe,屬于半微量元素,是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如果缺乏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建議同學們多吃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如肝、腎、血、心、肚等動物內臟,含鐵特別豐富,而且吸收率高。其次為瘦肉、蛋黃等。相比之下,植物性食品中的鐵吸收效率普遍較低,而乳制品含鐵就更少了,還有食用“鐵”強化食品例如“鐵”醬油,強化“鐵”的豆?jié){、奶粉。

關于蛋白質,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偏食的危害,讓學生明白蛋白質的作用。蛋白質是構成細胞膜的總要成分,具有催化作用,參與免疫調節(jié)等等,其實它和碳水化合物、脂肪都是人體的三大能量物質。我們都聽說過“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口號的來歷,它是1950年,日本營養(yǎng)正式立法,要求義務制教育學校每天免費給在校學生供應一杯牛奶,因為牛奶是優(yōu)質蛋白質的來源,只是蛋白質利用率方面,雞蛋是最好的來源,因為雞蛋蛋白質中的必需氨基酸構成比例與人體最為接近,其次是牛奶,再者是魚,蛋白質與血漿滲透壓有中重要關系,所以人體每天必需要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對于有些學生總認為素食對身體最有好處,其實不然,動物性食品對身體的健康很重要,所以一定不可以偏食。

在講到脂質時,教師可以通過節(jié)食減肥的危害向學生介紹脂類的重要性。因為脂類首先分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類,在講完它們的功能后,會講解脂肪代謝疾病,比如肥胖,其實導致肥胖的原因有很多,與基因有關,與內分泌有關,與飲食更有關了,目前很多中小學生的肥胖主要原因是攝入的能量超過消耗,多余的能量在體內轉變成了脂肪,在講述三大能量物質相互轉換的時候,糖可以大量轉換成脂肪,而脂肪很難轉換成糖,所以肥胖不是單純吃肥肉而導致的,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往往為了減肥而盲目節(jié)食,最終引起新陳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嚴重者出現(xiàn)了低血鉀、低血糖,易患傳染病,甚至由于厭食而導致死亡,所以要告訴同學們正確的減肥方法是合理的控制飲食,少吃高能量的食物(如肥肉、糖果、和油炸食品等),同時應增加體力活動,使能量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來保持適宜的體重。

2.在光合作用這個章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的講解,倡導學生在飲食時注意綠葉蔬菜的攝入。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中,礦質離子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例如構建葉綠素的Mg,如果植物缺Mg,會由于葉綠素不足導致光合作用能力降低,聯(lián)想到人,如果缺乏Mg又會如何呢?近日,美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鎂元素不僅有助于骨骼構造,蛋白質生成,釋放存儲在肌肉中的能量以及身體溫度的控制,鎂元素還有利于大腦感應的調節(jié)和控制,鎂含量不足可能引起記憶力減退和學習能力變弱。鎂元素在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上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資料表明,鎂制劑在治療癲癇癥時有很好的療效,曾有學者專門做過抑郁癥患者體內血鎂含量的測定,結果顯示血鎂含量較正常人偏低。所以有專家把鎂稱為天然的鎮(zhèn)靜劑,而鎂最好的來源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綠葉蔬菜,可是有些同學不喜歡吃,可以根據這些例子倡導學生在飲食時注意綠葉蔬菜的攝入。

3.在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這個章節(jié)里,教師應該通過講授滲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提醒學生注意一定要控制食鹽的攝入量。因為,當細胞外液濃度大于細胞內液時,細胞會失水,反之細胞吸水。說到這不得不提及我們當地的風俗習慣,冬季里要腌制大量的動物食品,吃入過咸的食物,必然導致鈉的大量攝入,而鈉攝入量過多,是引起高血壓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醒學生注意一定要控制食鹽的攝入量,一般每人日平均食言的攝入量大概在6g?日,提醒學生如果家里有高血壓的患者,在飲食時要注意選擇低鈉鹽,同時適當的補充鉀,因為鉀有降血壓的作用。

四、結語

良好的國民營養(yǎng)和健康狀況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擁有健康的身體也是中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而身體健康又必須依靠以營養(yǎng)科學為基礎的合理膳食,在目前中國營養(yǎng)學教育普遍開展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中學生物教師完全可以通過生物課程的授課,以課本知識為基礎,運用典型案例,結合生活現(xiàn)象,向學生宣傳營養(yǎng)學,為中國營養(yǎng)學教育的發(fā)展做好基礎教育階段的鋪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06971.html

相關閱讀:高考生物復習需要提高識圖能力規(guī)范文字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