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學習秦朝時,可簡單設計為:
建立(包括時間、人物、都城)
鞏固(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繁榮(指具體表現(xiàn))
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
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后,在今后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
在這些大致內容列出來之后,不妨深入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說,為什么有些城市經(jīng)常被作為首都,選擇首都的標準有哪些,為什么會有這些標準?再比如,為什么有些朝代能堅持幾百年,有些朝代卻如曇花一現(xiàn),各個朝代都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我們在學習歷史當中,要培養(yǎng)自己的就是思考意識,這個世界沒有什么事情是無緣無故發(fā)生的,去探究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會極大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預見能力。
很多同學在學歷史的時候,都是一課一課的背,這樣背了忘,忘了背,功夫沒少下,但效率確是很低,學習時不要把眼光只放在一節(jié)課的學習上,要把很多歷史事件串聯(lián)起來一起進行學習,這樣才能系統(tǒng)得在大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讓記憶有根可尋,讓知識點不再是一盤散沙,才能減少遺忘機率。
當然,學生能去背,去記,去學,這是好事,大家應該大力支持,同時注意不要“死記硬背”,不要光把文字記住了,還要明白文字所代表的知識內容的含義。問題找到了,我們就要努力克服和改善。
總結,介紹了很多學習歷史和記憶方法,同時也有很多方法沒有介紹,如分類法,列表法,互孝法,辯論法,有意法、理解法、聯(lián)想法、多通道法、精選法、諧音法、口訣法、位置法、筆記法、睡眠法、過電影法、角色扮演法等等太多了,不說了。方法不在多,而在于是否用的精,一般選擇一兩種方法為主,幾種為輔,就可以完全應對現(xiàn)在的學習了,方法也要一個一個的嘗試應用,看看哪個更適合自己,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適合的多好也沒用。以后,我也會介紹其它各個學科的內容特點和學習方法,希望能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10946.html
相關閱讀:高三歷史常識:明朝皇帝列表及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