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鎖定2017高考歷史核心考點,對沖刺高考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幫助考生減輕高考復習壓力,節(jié)約時間,更好的沖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高考歷史核心考點預測 高考歷史考什么》,希望可以幫助到廣大考生。
2017高考歷史核心考點預測: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1、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內容:西周時,武王將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鞏固周王朝的統(tǒng)治。諸侯有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周王是全國最高統(tǒng)治者,自稱天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必須服從于周王的命令。
作用: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但是到西周后期,由于諸侯勢力壯大,王權衰落,分封受到破壞,導致出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分裂混戰(zhàn)的局面。
(2)宗法制: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即嫡長子(大宗)繼承父親的宗主地位,庶子(小宗)進行分封。嫡長子與分封下去的眾子在親緣上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關系。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為表里。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
2、秦??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
戰(zhàn)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后日益強大,秦王嬴政從公元前230年?221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從秦到清以來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特點是皇權至高無上,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權力集中于皇帝。
中央 | 地方 | |
秦 | (1)皇帝制度(皇帝、虎符) ?(2)中央機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廢分封,設郡縣,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命。 |
漢 | 漢初,郡國二制并行,諸侯勢力坐大,對中央造成威脅。景帝到武帝時削弱王國勢力。 | |
唐 | 三省六部制:中書。Q策)、門下。▽徸h)、尚書。▓(zhí)行,下設六部),相權一分為三,三省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保證君權的獨尊。此后歷朝沿用。 | |
元 | 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轄外,地方設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為最高長官,一般由蒙古貴族擔任。邊遠地區(qū)設宣尉司進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 |
明 | 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成祖時內閣制確立。宣宗時閣臣有票擬權。 | |
清 | 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高于內閣、六部,皇權受到和很大限制?滴跄觊g中樞機構為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三足鼎立。雍正時,設軍機處,軍機大臣筆錄和傳達皇帝旨意,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 |
3、中央集權制度有什么影響?
對秦朝的影響:①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fā)展;③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tǒng)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
對后世的影響: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chuàng)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
4、從漢到元(清)政治制度的特點:(1)呈現(xiàn)出兩大基本矛盾和斗爭:一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二是皇權與相權的斗爭。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2)專制皇權不斷加強,到明清時期發(fā)展到頂峰。(3)其本質是加強皇權,維護專制統(tǒng)治。
5、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的影響?
積極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xiàn)提供政治保證。
消極作用:皇權極度膨脹,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際,英國等西方國家先后發(fā)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英國的光榮革命、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等),建立起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明清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空前強化,極大妨礙了社會的進步,從此,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12017高考歷史核心考點預測: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
1、古希臘的民主制度
(1)希臘地理環(huán)境與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
古希臘文明的興起以海洋為依托。古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干半島,東鄰愛琴海,天然良港多。此外,希臘半島上重巒疊嶂。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希臘出現(xiàn)了兩百多個奴隸制小國,史稱“城邦”。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國寡民、獨立自治。海外貿易興盛,殖民及其他經濟和文化交往活動,使古希臘形成了寬松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并較早的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觀念,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建立。
2、羅馬法
(1)內容:羅馬法指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7世紀,羅馬制定和實施過的所有法律。從形式上可以區(qū)分為成文法與習慣法;從整體結構上看包括公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
(2)作用:維護了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tǒng)治;為資產階級戰(zhàn)勝封建勢力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奠定了近代歐洲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各國立法所遵循的范本。
(3)局限性: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xiàn)。羅馬法的制定主要是體現(xiàn)帝國統(tǒng)治者的利益,對于被統(tǒng)治者來說,只能承擔義務,受到不公正的處罰。
12017高考歷史核心考點預測:資產階級代議制
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權力法案》的制定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后,英國議會相繼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稒嗬ò浮芬悦鞔_的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作為。將議會所擁有的“自由”和權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它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而使議會治理國家的權力增強。隨著議會的不斷立法,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逐漸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
(2)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1688年,光榮革命后,國王經常在秘密的小房間開會,“內閣會議”開始出現(xiàn)。18世紀初,責任內閣制正式形成,華爾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首相。內閣名以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內閣首腦是首相,由獲得執(zhí)政地位的議會多數(shù)黨領袖出任首相。首相是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有權提名內閣成員,決定國家重要政策。內閣成員是政府各部大臣,集體負責,與首相共進退。
如果議會對政府不信任,內閣就要垮臺,或者首相可以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3)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特點:英國君主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它以議會內閣制為核心,以兩黨制、常任文官制為主要特點。國王不僅遠離至上權力,“臨朝不理政”,而且游離于黨派政治紛爭之外,無權廢除任何法律。真正掌握國家實權的是現(xiàn)代代議制政府。
2、美國共和制的確立
(1)1787年憲法
內容:①立法權歸于國會。國會實行兩院制(參議院、眾議院);國會擁有宣戰(zhàn)權等。
②行政權歸于總統(tǒng)。法律的實施經總統(tǒng)批準。
③司法權:歸于聯(lián)邦法院。對法律擁有最高解釋權。
④“分權與制衡”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權力之間制約達到平衡。
進步性: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
②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的結合,在整個政治制度史中堪稱典范,對以后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③聯(lián)邦制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利于國家的鞏固;聯(lián)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間制約平衡,防止專制獨裁,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④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有利于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⑤體現(xiàn)和維護了獨立戰(zhàn)爭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帶來美國長期穩(wěn)定。
局限性:①剛剛獨立的美國既要建立強有力的政權以確保獨立,又要防止政權走向獨裁,所以美國1787年憲法強調三權分立的原則,強調政權的組織形式,沒有真正解決人權問題,在印第安人、黑人問題上種族歧視明顯,婦女地位低下。
②以財產多少為劃分標準。
(2)君主立憲制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一種組織形式,他們國體一致,都是資產階級專政。
12017高考歷史核心考點預測: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1、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1)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的主要作品
但丁的《神曲》充滿著對教會和封建貴族的譴責,對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頌,帶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恩格斯稱他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薄伽丘在其名著《十日談》中,揭露教會的黑暗和腐敗,諷刺教士的奸詐和偽善,贊揚手工業(yè)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頌真摯的愛情和高尚的情操。體現(xiàn)了作者反對教會禁欲、高揚人性的思想。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者以個人幸福為中心的愛情觀,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2)馬丁?路德的主張
第一,他認為信仰耶穌就可得救(核心),這實際上否認了教皇的權威。
第二,簡化宗教儀式,僧侶可婚配和還俗。
第三,堅持《圣經》高于教皇和教會,并依據(jù)希臘文原本把《圣經》翻譯成德文。
第四,君主的權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發(fā)德意志的民族意識,得到了很多封建諸侯的支持。
(3)人文主義的含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反對教會宣揚的禁欲苦行,提倡人們追求自由和幸福,追求知識。
2、啟蒙運動
(1)孟德斯鳩、伏爾泰、羅梭、康德的主要觀點
孟德斯鳩: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明確指出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其思想核心是三權間“制約和平衡”,互相獨立,互相監(jiān)督。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
伏爾泰: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提倡“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是啟蒙運動的領袖。
盧梭:否定封建王權,倡導“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重視公共意志。代表作是《社會契約論》。
康德:主張主權在民,自由平等,天賦人權,但不贊成暴力革命。代表作《純粹理性批判》。
(2)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是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以理性主義為武器反對封建專制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要求呼喚理性的陽光;批判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政治民主、權力平等和個人自由。
(3)啟蒙運動的社會影響
A破除了人們對天主教會和封建統(tǒng)治的迷信,解放了人們思想,人的權利進一步得到尊重,自由、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B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論準備。
12017高考歷史核心考點預測:啟蒙運動
1、孟德斯鳩、伏爾泰、羅梭、康德的主要觀點
孟德斯鳩: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明確指出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其思想核心是三權間“制約和平衡”,互相獨立,互相監(jiān)督。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
伏爾泰: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提倡“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是啟蒙運動的領袖。
盧梭:否定封建王權,倡導“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重視公共意志。代表作是《社會契約論》。
康德:主張主權在民,自由平等,天賦人權,但不贊成暴力革命。代表作《純粹理性批判》。
2、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是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以理性主義為武器反對封建專制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要求呼喚理性的陽光;批判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政治民主、權力平等和個人自由。
3、啟蒙運動的社會影響
A破除了人們對天主教會和封建統(tǒng)治的迷信,解放了人們思想,人的權利進一步得到尊重,自由、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B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論準備。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2017高考歷史核心考點預測 高考歷史考什么》,更多高考核心考點預測請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16971.html
相關閱讀:四類考生沖刺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