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怎么形成的?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在我們高中的地理學習中,我們所涉及的面非常廣,但我們在學習和復習的時候,可以將各部分知識進行聯(lián)系,這樣地理知識就不會顯得那么雜亂無章。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云是怎么形成的?》,我們一起從這部分知識點開始進行思考。

我們仰望天空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天空有云,白云朵朵,或者烏云密布。天上為什么有時有云,有時又沒有云?飄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芪部不接觸地面,并有一定厚度。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結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從地面向上十幾千米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溫度越低,

空氣也越稀薄。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時蒸發(fā)到空中變成水汽。水汽進人大氣后,成云致雨,或凝聚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滲人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發(fā)(升華),再凝結(凝華〕下降。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已。水汽從蒸發(fā)表面進人低層大氣后,這里的溫度高,所容納的水汽較多,如果這些濕熱的空氣被抬升,溫度就會逐漸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氣中的水汽就會達到飽和。如果空氣繼續(xù)被抬升,就會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溫度高于0℃,則多余的水汽就凝結成小水滴;如果溫度低于0℃,則多余的水汽就凝化為小冰晶。在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漸增多并達到人眼能辨認的程度時,就是云了。

點擊查看: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及學習方法

云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出不同的類別。比如根據(jù)云底的高度,云可分成低云、中云、高云,然后再按云的外形特征、結構和成因可將其劃分為29類。低云包括層積云、層云、雨層云、積云、積雨云五類,其中層積云、層云、雨層云由水滴組成,云底高度通常2500米以下。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下雨,雨層云還常有連續(xù)性雨、雪。而積云、積雨云由水滴、過冷水滴、冰晶混合組成,云底高度一般也常在2 500米以下,但云頂很高。積雨云多下雷陣雨,有時伴有狂風、冰雹。中云包括高層云、高積云兩類,多由水滴、過冷水滴與冰晶混合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 500?5 000米之間。高層云常有雨、雪產(chǎn)生,但薄的高積云一般不會下雨。高云包括卷云、卷層云、卷積云三類,全部由小冰晶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高云一般不會下雨,但冬季北方的卷層云、卷云偶爾會降雪。根據(jù)形成云的上升氣流的特點,云可分為對流云、層狀云和波狀云三大類。對流云包括淡積云、濃積云、禿積雨云、鬃積雨云、卷云;層狀云包括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和層云;波狀云包括層積云、高積云、卷積云等。

上述內(nèi)容就是《云是怎么形成的?》,相信大家在掌握了這部分知識點后,我們的知識儲備會更及完善,從而幫助我們解決更多的地理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21759.html

相關閱讀:高三政治復習必修三知識點: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