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如何調動中差生學生數學的積極性!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課堂上如何調動中差生學生數學的積極性

一、了解中差生現(xiàn)狀、學習心理和學習習慣

1、一部分中等生由于對自己認識不足,感覺自己天生不是那當優(yōu)生的料,因此對自己沒有多大信心,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在:得過且過,學起來吊爾郎當。對自己的學習沒有投入過多的熱情,致使成績老是上不了一個新臺階。對于那部分在小學都屬于差生的同學,他們更是習以為常了,課堂上的表現(xiàn)是:混日子,作業(yè)的表現(xiàn)是:抄,課后的表現(xiàn)是:從不看書,也看不懂。更是從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能成為一名優(yōu)等生。

2、一部分學生在小學的基礎應該還可以,可到了初中以后,在這里遇到了數學高手,他們一時很不適應居然還有人比他強,因此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負擔。過度的恐懼、過分的擔心使得其成績日漸下降,后來只能居于中等生行列。他們平時的表現(xiàn):由小學時期的自信一下子轉變?yōu)榱俗员,對數學也沒以前那么熱衷了,成績由此下降。如果老師和同學不能及時幫助他們調整好心態(tài),淪為差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3、挫折感、自卑感和孤獨感是羈絆所有差生的普遍的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懷疑心理、逆反心理和報復心理是差生的心理障礙;畏難心理,護短心理和回避心理是差生不能迅速轉變的重要心理因素。而中等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對一切無所謂、觀望、徘徊、時好時壞是他們顯著的特點

4、被動學習。許多同學,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的慣性運轉。表現(xiàn)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不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

5、學不得法。學生不能從“理解意義”入手,內容模糊,似是而非。一部分學生課堂上沒有專心致志地聽課,對要點沒有聽到或聽不全,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只是趕作業(yè),亂套題型,解題沒有章法,無效勞動,無效思維。

6、不重視基礎,結而不實。一些學生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以為自己知道怎么做,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有時對難題還很感興趣,主要為了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

7、缺乏自主性、自覺性,不能認真地好好地鞏固所學知識,這一點與情緒波動、厭學有關。

在數學教學中,以上問題若能解決,則可以提高中差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數學學習的目的。故而,對提高中差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進行調查研究,摸清班上中差生學生名單及具體情況,對他們建立相關檔案,并將相關資料時時帶入課堂。比如:以前的成績,上課的表現(xiàn),作業(yè)情況,平時檢測等,如果有必要,還可以與班主任配合,弄清楚平時在家中的表現(xiàn),以便對癥下藥。只有在對差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以后,才能有效地對他們施行相關的幫助,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建立和發(fā)展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平時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于律已,平等待人;課內外都要善于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平時對學生態(tài)度的結果,會延伸到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由衷地對教師充滿了敬意,喜歡這位教師,樂意接受教師,這樣,他們會對教師充滿信任,表現(xiàn)在課堂上會使師生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活動一致。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調動中差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前提。

三、課堂上對他們進行過多關注。我們的老師平時對優(yōu)生與差生有著比較鮮明的喜惡,而對中等生往往不太在意,有的教師教學幾年甚至對班上某些學生姓名都叫不出來,形成了“中等生是被遺忘的一族”。在這種情況下,中等生往往認為自己在班上是非常不起眼的,得不到教師的重視,更得不到教師的關愛,有時甚至認為自己在班上有他不多,無他不少,他們常常自我安慰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有時候,他們其實是在鉆教師忽略他們的空子,對自己放松要求,把自己的起點定得非常低。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我們作老師的事先知道這些情況,及時地對那部分學生加以關注,課堂是哪怕是用一個眼神,記他們覺得老師眼里時時有他們,他們定會對自己充滿自信,為了不辜負老師的期望,也為了自己今后能夠更加引起老師的注意與重視,他們會想辦法學好這一科的。

四、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形成動手動腦習慣

教師要進行角色轉換,要求變口若懸河的說教者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輔導者?菰锏闹v解會讓學生厭惡而不接受,何況有時教師過多的講解讓學生更加茫然,倒不如多留時間讓他們自我消化一些,獨立思考一些,并鼓勵他們能夠提出問題,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問題,只有通過他們提問才足以說明他們已經開始走入教材、走進課堂中來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讓自己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體驗失敗與成功,承擔失敗的責任,享受成功的喜悅。鍛煉他們的意志,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敢于面對困難,勇于戰(zhàn)勝困難,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的艱辛過程和最后的美妙心境。對自己感知到的多種體驗會使中差生產生欲罷不能的心理,自覺不自覺地會加入到學習數學中來的。

五、提倡合作,引入競爭,最終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教育學生互幫互學,在集體中獲得力量,走向成功;在競爭中,你追我趕,最終共同進步。中差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教師就提醒他們向班里其他同學,特別是優(yōu)生請教,尋求幫助,從而解決問題。讓他們體驗到集體的力量,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可作如下安排:中等生向優(yōu)生請教,差生向中等生請教,全班共結師徒對,使中等生在幫助差生過程中體驗比他們強的心理優(yōu)勢,從而增強自信心;使優(yōu)生在幫助中等生的過程中感受壓力,從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才能不斷提高,繼續(xù)保持優(yōu)生的地位。這個過程中,差生們得到來自各方面人士的大力幫助與支持,內心充滿了溫暖與感激,有了良好的心境,自然會重新審視自己,為了有朝一日能夠與他人平起平坐,會奮起直追的。

六、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設計一系列能夠讓差生提高興趣、中等生不但會作,而且能夠使他們通過作這些題目,認為自己也具備成為一名優(yōu)生的條件的習題。比如,在講一些例題時,對差生提出一些非常低的要求,使他們人人都能達到,并明確指出,他們如果完成了老師提出的要求,就視他們完成了任務并進行及時的表揚與鼓勵;而對中等成績的學生,則要求他們通過相互討論能夠完成例題,對完成好的小組進行鼓勵,并要求他們能夠獨立完成一些變式題目,若完成得好,則告之并不是天才才能學好數學的,只要用心,優(yōu)生人人可為,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七、課堂上施行一些小技巧,人為地設置一些讓中等生成功的機會,讓他們也體驗一把作優(yōu)生的感覺。比如,故意出一些非常基礎的題目作檢測題,明知他們會,就是要讓他們能夠完全作對,得上一次100分,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的信心,通過當一回優(yōu)生獲得的心理滿足,促使他們熱愛數學,并體驗數學學習中的諸多樂趣。

八、課堂教學中,讓差生們時時當當老師的小助手,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迫使他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中來。數學課堂上很多地方都可以設置一些環(huán)節(jié)讓差生參與,比如,讓他們幫著老師完成例題中的一部分,或者幫著老師復述一下基本概念,幫著老師板書一些重要的定理等。讓差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他們在班上的地位,改變他們在同學當中的形象,隨著自己在班上地位的提升,他們會由感激數學老師而改變對數學的看法,從而熱愛上數學這門學科,成績自然就會慢慢提高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25188.html

相關閱讀:讓學生在“做”數學中求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