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東北民族關系研究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總體上各民族之間的關系

關于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王文光的《秦漢時期東北的民族識別》將東北從總體上分為三個民族,即肅慎集團,東胡集團和穢貊集團。又分別介紹這三個族系的由來與發(fā)展,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蔣秀松的《關于關于問題民族源流的標題》分別從民族、種族、語族三方面介紹新舊石器和青銅器時代東北各族的文化是由穢貊族等發(fā)展成今天東北各民族。從兩篇文章來看,前者偏重于各民族的歷史演變及其發(fā)展過程的敘述,而后者更偏重于文化上來區(qū)分各個民族。孫己進的《關于東北民族史研究的一些問題》在內容上顯得更具體,"在東北民族史上的研究中所了解到分北范圍的界定內容的確定、源流、民族的形成、分布、體質特征、經濟、文化及民族關系"方面介紹,內容詳盡,是可供借鑒的佳作。王國成的《東北古代民族史研究的幾個問題》從民族發(fā)展史上進行論述,以鮮卑、高句麗到后來的滿族的形成與發(fā)展等多個民族形成的先后順序,都分別以東北為基地建立民族政權,確立民族關系。文章以獨特的民族發(fā)展史的視覺,敘述秦漢時期的東北民族關系。

近些年來有許多專著分別從不同的領域上研究秦漢時期東北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如《中國東北通史》、《東北史綱》、《中國東北史》、《東北通史》、《黑龍江文化通史》、《吉林通史》、《遼寧文化通史》、《東北歷代疆域史》、《東北地方史稿》、《古代中國東北民族地區(qū)建置史》、《東北歷史地理》等。每部通史的內容近二十年來也有很多相關著作出現(xiàn),并且涉及一些關于秦漢東北民族關系的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對該書的評價,該書與作者,該書與其他書的關系,該書是怎樣形成的等等,其中《東北通史》就有介紹。王珊珊的《金毓黻東北通史研究》,介紹了金對東北史的分期、族系的劃分、分布及歸屬,該篇文章內容豐富,有說服力,較其他介紹東北史的文章更具有代表性。

從一九九四年至今,一共有五百七十四篇文章內容涉及到秦漢東北地區(qū)的民族關系,但敘述詳盡者卻很少,如渤海大學歷史系的王海在《燕秦漢時期遼西走廊與東北民族關系》中,運用大量文獻如《漢書》、《后漢書》、《史記》等說明遼西走廊對東北民族關系的重要性,并列舉文獻中的大量史實,但卻沒有進一步介紹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僅僅介紹了遼西走廊的具體地點和它起著怎樣的作用,缺少了相對詳細的內容。

二、各民族之間的發(fā)展及關系

對于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從東北每個部落的角度去研究的文章很多,其中介紹烏桓、鮮卑的文獻一共有一百零三篇,期刊類有五十八篇,博碩士論文類共有二十三篇。期刊中探討具體的民族關系的代表著作有四篇,分別是汪高鑫的《漢代的民族交往與民族融合》,崔明德、成永娜《烏桓調整與周邊民族關系的原因及其影響》,閔海霞、崔明德《論匈奴分裂前與周邊民族的關系》,邵曉?《民族政策下的后漢耿況家族與少數(shù)民族交往探析》。在《漢代的民族交往與民族融合》中說到"東胡"族系和"穢貊"族系以及"挹婁"的來源及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并闡述"東北諸族與漢朝之間是一種番邦關系。漢朝對東北諸族所實行的民族政策,總體來說是以同好為主"!稙趸刚{整與周邊民族關系的原因及其影響》主要介紹烏桓需要依附強大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匈奴以求得生存空間,同時"被中原先進的物質文化所吸引,不斷向中原靠攏,最終成為中原王朝的附屬民族政權。烏桓民族關系的調整既是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為了適應周邊民族政權實力變化的形勢。烏桓適時調整民族關系,既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烏桓的生活和社會發(fā)展走向,又對周邊民族產生了重要影響"。內容詳細介紹了烏桓的來歷,以及烏桓適時調整民族關系的原因及其結果!墩撔倥至亚芭c周邊民族的關系》中提到烏桓與鮮卑合稱東胡,并采取"和親,招降,扶植傀儡等手段控制東胡族系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各部,在

匈奴長期壓迫和奴役下,各民族政權對匈奴時叛時附,甚至強烈反擊"。作者介紹匈奴運用各種手段進行控制其他少數(shù)民族,但介紹各民族之間關系的甚少!睹褡逭呦碌暮鬂h耿況家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交往探析》中提到"烏桓是耿氏家族最早接觸的民族"。但"耿氏和烏桓、鮮卑的關系也因二者的時和時叛而時好時壞"。其中《烏桓調整與周邊民族關系的原因及其影響》與《漢代的民族交往與民族融合》雖都有介紹烏桓和鮮卑的形成,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側重烏桓,后者則注重多民族交往。博士論文《烏桓民族關系探析》中論述了烏桓從經濟、政治還有文化上與中原,匈奴和鮮卑的關系,內容詳盡,給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內容。

在近二十年的學術成果中,僅對肅慎和挹婁關系為題進行研究的文獻類有二十篇,其中期刊有十九篇,博士論文一篇。其中出現(xiàn)民族關系的共有期刊兩篇,對于肅慎與挹婁的關系,學術界有多種說法,在郭孟秀《肅慎與挹婁的關系再議》說到肅慎與挹婁是我國古代東北少數(shù)民族的兩個族稱, "由于史料記載的略缺與混亂,對于二者的關系學術界一直有著不同的見解"。作者從史料文獻將二者之間的關系,分別從先秦時期、漢晉時期和五代之宋遼時期進行分析。得到"雖然肅慎與挹婁歷史淵源極深,且存在諸多共同之處,卻有著不同的社會歷史進程,因而可以確認為兩個不同的古代部落"。沈一民 《再論肅慎、挹婁的關系》中列舉大量文獻和肅慎的關系,最終得出先秦、秦漢的肅慎與東北并沒有直接或者必然的聯(lián)系,在魏晉南北朝以后肅慎才說成挹婁,中原王朝強行把挹婁強加為肅慎,是中原王朝統(tǒng)治的需要。相比前一論文內容相對豐富,論據(jù)更具體。

穢貊部整體來講,出現(xiàn)的文獻共有二百四十二篇,期刊有一百七十四篇,博碩士論文共三十五篇文章,其它僅占三十三篇。在近二十年的學術報告中,出現(xiàn)穢貊部的有關高句麗、夫余、沃沮等文獻一般是概述文化方面較多,博碩士論文中則有二篇研究秦漢時期有關穢貊部的民族關系,其中有一篇是張士東的《從高句麗語看高句麗與周邊民族關系》,它是從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與周邊民族關系進行分析,從側面論述高句麗從文化上與其他民族的關系。另一篇是趙紅梅的《玄域郡研究》中提到玄玉軍又稱"沃沮",在中央政策的影響下,自身的發(fā)展與周邊民族關系的發(fā)展都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相比上一篇文章,從歷史角度來觀察,該篇內容更生動,歷史專業(yè)性更強。雖然秦漢研究至今是個很熱的話題,但有關東北民族關系的研究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東胡、肅慎、穢貊在秦漢史中作為東北的三大族系,經過時間的洗滌,人們不斷的交往與融合,變成后來的各部并延續(xù)至今,并在歷史中作為一名時間的承載者,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38207.html

相關閱讀:高效高中歷史學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