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將面臨許多變化,受這些變化的影響,學生不能盡快適應高中學習,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甚至過去的尖子生可能變?yōu)閷W習后進生。為此,筆者結合高一實際,對初高中分化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銜接,全面提高高一數學教學質量進行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影響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因素
1.被動學習
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xiàn)在不定計劃,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出“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
2.學不得法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堆,課后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對概念,公式理解不透,做題機械模仿,結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視基礎
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這樣到正規(guī)作業(yè)或考試就出現(xiàn)很多錯誤。
4.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在知識的深度、廣度方面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要求方法新、分析能力高,如二次函數在閉區(qū)間上的最值問題,函數值域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量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等?陀^上這些就是分化點,有的內容還是初高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jié)內容,如不采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搞好初高中數學銜接的策略
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上述情況,教師應當采取以加強學法指導為主,化解分化點為輔的對策。
1.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yè)、解決疑難、系統(tǒng)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wěn)扎穩(wěn)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yǎng)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
專心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皩W然后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該記的地方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查閱資料,將所學新舊知識進行對比,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獨立作業(yè)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
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yè)再做一遍。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再問老師和同學,力求對所學知識由“會”到“活”。
系統(tǒng)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tǒng)、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結要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2.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應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3.加強輔導,化解分化點
如前所述,高中數學中易分化的地方多,這些地方一般有方法新、難度大、靈活性強等特點。對易分化的地方教師應采取多次反復、加強輔導、開辟專題講座、指導閱讀參考書等方法,將出現(xiàn)的錯誤提出來讓學生議一議,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化解難點。
論文中心,作者:王威
相關鏈接>>
1、決戰(zhàn)高考數學之四月深化復習(學生版)
3、學年春初中數學備課資料精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41262.html
相關閱讀:數學知識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