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散文這種常考文體之外,小說也是最近幾年尤其是新課程高考中非常熱門的一種文體。由于湖南省語文新課程實施中必選了一門《外國小說欣賞》,從而凸顯了外國小說閱讀在今后湖南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廣大考生的高度重視!锻鈬≌f欣賞》由敘述場景主題人物情節(jié)結構情感和虛構等八個話題知識組成,因而這些話題知識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題的八個考點,試題一般以主觀簡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所以
在外國小說閱讀的復習中,考生宜緊扣教材的八個話題知識展開,細密梳理八個話題知識及掌握答題要領,規(guī)范作答話語。具體而言:
1.理解敘述角度、人稱及其表達效果
【考點梳理】
敘述角度有全知視角和有限視角兩種。全知視角大多見于傳統(tǒng)小說,敘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間,對所發(fā)生的故事、各個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時候還跳到前臺對人物評頭論足。如雨果的《一滴眼淚換一滴水》。全知視角不受時間空間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讀者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
有限視角的特點是敘述講究遮蔽作者意圖,故意隱藏一些環(huán)節(jié),留給讀者自己去推理、判斷與評價。完全依賴于人物的眼睛來看小說里的世界,完全靠敘述者帶領讀者走進情節(ji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讀者參與其中。這使得讀者變得不像在閱讀傳統(tǒng)小說那樣只是被動地聽故事,而必須調動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和想象力。如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
全知視角與有限視角無優(yōu)劣之分,選擇怎樣的視角完全依照小說的具體需要。一篇小說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視角或有限視角,也可能有視角的轉換。如魯迅的《祝!。
敘述人稱主要有第一人稱我和第三人稱他。第一人稱的敘述只能局限于敘述人的所見所聞,與有限視角一樣會受到一定的敘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說顯得真實親切,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同時便于抒發(fā)感情。相比較而言,第三人稱敘述則更自由,與全知視角一樣,對人物和故事無所不知,但它的敘述并不那么親切沒有距離感。小說家選擇何種敘述人稱完全是根據(jù)小說的具體敘述需要而定的,也無所謂孰優(yōu)孰劣。
小說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的情況很少見,嚴格上說不是一種敘述角度而是小說中的一個人物。用你,傾注的是敘述者對這個人物一種抒情目光,將之當作朋友,更加拉近敘述者與人物之間的距離,使得他們之間別有一種依戀和欣賞的意味。
【命題形式】
小說采用的是什么敘述視角(或人稱)?這樣的敘述視角(或人稱)能夠取到怎樣的表達效果?等等。
【答題要領】
準確識別敘述視角與敘述人稱,對敘述視角或人稱的表達效果進行分點作答,要能結合文本進行具體分析。
2.把握場景的功能
【考點梳理】
場景這個話題主要應把握場景的5點功能:①如果場景在小說開頭,那么其功能是給全篇定調;蛘叨ㄏ虑楦械幕{或者定下敘述基調,使得敘述更舒緩自然或順理成章。②營造特定的意境與渲染特定的氣氛,以感染讀者或人物。③如果場景出現(xiàn)在人物出場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導引人物出場。如果置于小說的某個情節(jié),其作用可能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④如果場景置于人物的描寫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⑤如果某個場景作為小說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為一種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與!分械拇蠛,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與海的斗爭,是人與自己命運的斗爭。
在大多情況下,小說中的某個場景的功能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這要結合具體的小說文本進行具體分析。
【命題形式】
小說的描寫了某某的場景,這樣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全文,請簡要分析。等等。
【答題要領】
主要從場景對于氛圍、情節(jié)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結合具體文本的具體位置進行具體分析,最好分點作答。
3.探究復雜多義的小說主題
【考點梳理】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題的,生與死愛與恨美與丑等是小說家寫不厭的母題,作家試圖通過小說來表達自己對婚姻、家庭和愛情的體悟,對人性弱點的悲憫與失望,或者對真善美的謳歌與追求。這樣的小說主要以思想的深度來展示其獨有的魅力,我們稱之為思想小說。有些小說則主要以講故事為目的,其魅力在于故事本身的曲折、離奇或者故事講述的獨特技巧。這樣的小說,我們稱之為故事性小說。
但凡優(yōu)秀的小說,它的形象大于思想,它靠形象來揭示蘊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小說最忌諱主題鮮明,好的小說總是賦予讀者豐富的解讀空間,讓讀者見出其中復雜多義的世界。從而充分展示其無窮魅力。羅蘭.巴特說:作品一旦產(chǎn)生,作者就死了。說的正是小說主題具有復雜多義的特點,這就使得小說主題具有豐富的探究性。
但是小說主題的復雜性和多義性并不是無邊界的,讀者對小說主題的把握應該相對合理而不能離譜地誤讀。盡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讀者讀出的畢竟還應該是哈姆雷特。那么,如何把握小說相對合理而復雜多義的主題而不至于被認為是誤讀呢?
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把握:一是從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聯(lián)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huán)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征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三是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42561.html
相關閱讀:《傳家金簪》閱讀答案
文學類文本閱讀《分析題》附答案
《女匪 孫方友》閱讀答案
《特殊留學生》閱讀答案
《老人和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