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寫作本位促進作文教學有效性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作者:汪天翠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作文是各科學習成績、各項課外活動的經(jīng)驗以及平時思想品德的綜合表現(xiàn)!睂懞米魑,不僅是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學生感悟人生的過程。

一、作文能力強化的必要性

近年來,作文考試以考核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為導向,形式靈活,內(nèi)容多樣,考核難度也相應加大。當作文考核發(fā)生快速改變時,囿于體制、條件、認識等多方面的限制,作文教學改革的步伐明顯滯后于作文考試的要求,F(xiàn)在作文難教,幾乎成了大多數(shù)教師的共識。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只是停留在“教”上,只將寫作當做一種技巧傳授,而沒有把寫作當成一種能力,一種思維來培養(yǎng)。

作文是將生活中見過的、想到的、聽到的、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奈淖纸?jīng)過組織、加工、記錄、整理變成書面文字,是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寫作不同于英語和數(shù)學等其他學科,有著標準的量化指標,寫作恰恰是要求求異。對于中學生,特別是剛進入初級中學的學生來說,具化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zhuǎn)化還沒有成熟,求同容易,求異難。

二、回歸作文教學本位的有效途徑

1.作文指導

作文是一門自主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是寫作的主體,教師過多干預容易造成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缺失。

教學時,教師不宜設(shè)置過多條條框框,應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揮的寫作空間,讓他們“活”寫作文,使作文充滿童真童趣。

2.尊重個性

學生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社會成員來說,雖接受的是相同的教育,但由于個體原因,他們的行為能力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3.實踐真知

作文是一種技能,技能的形成靠的是訓練,空講章法是無濟于事的。因此,教學時教師應突出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寫作,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思路寫自己想寫的內(nèi)容。

4.多元批改

作文批改時,教師應做到可改可不改的堅決不改,可批可不批的堅決不批;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我空間,讓他們在習作中說真話,抒真情。對學生作文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應從“建議”的角度出發(fā),使學生看了褒揚的話信心倍增,讀了批評的話受到激勵。

另外,學生的自批、互批是提高學生自我評改意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參與評分,使他們感受到權(quán)利和責任,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意識,同時也有效提升了他們的判斷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43805.html

相關(guān)閱讀:還原情境改寫古詩-《涉江采芙蓉》教學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