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課堂上的教學體會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在新課改后的幾年里,如何更好深入的進行新課改,一直困擾著我,經過教學的不斷思索,只有素質教育能深入推進課改,教師不僅需要從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出發(fā)給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會對教師職業(yè)的新期待,進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學行為。所謂課堂教學,就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不同的教學利劍,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活動,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現(xiàn)在我們要改變以前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這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我們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

  實施素質教育,課堂使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要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感知、理解和提升。每節(jié)課都要有教學活動,活動是為探究某個問題而設計的,不能只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做到這一點,①教師首先要明確活動的目標任務,在活動過程中盡可能探索規(guī)律。②怎樣把學生探究過程選擇適當?shù)姆绞奖┞冻鰜,這是我們每位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③要注意探究的過程、方法和結果。學生的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這與教師設計的活動方案有直接的關系。④在數(shù)學活動中要講究過程的調控,教師要幫助指導。⑤要把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歸納總結;顒拥淖詈髴鋵嵉街R點上,不能只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使活動能以順利進行教師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⑴整個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抓探究點。⑵不要過多否定學生的結論,應努力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以鼓勵為主,對學生得出的哪怕是一點點的成績也應予以充分的肯定。

  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下面就教師如何組織數(shù)學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獨立解決問題及教學中注意事項談幾點本人的做法。

  1.感“親”。學習首先是一種經歷,一種身心的活動過程

  任何經歷或者活動都不能脫離環(huán)境的影響,都必然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也就是說“境由心造”。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感到所學知識與自己所處環(huán)境相近,與自己喜歡的、關心的、甚至是愛好的事情接近,那么他們會感到知識對他們有種親切感,喚起心靈的認同,激發(fā)學習的愉快感,知識也就自然的接收下來。例如對于課本中一些過時的、乏味的例子可以改變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成學生身邊的或所熟悉的問題,拉進學生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讓學生“樂學”,這樣知識接受就容易多了。

  2.以趣味性材料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對同一個問題,如果教師所提供、創(chuàng)造的問題情境不同,學生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情境。從而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借助趣味性材料(故事、謎語等)可以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數(shù)學內容的情境,從而積極地主動地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法,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平方根”教學中,引進關于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希伯斯發(fā)現(xiàn)無理數(shù)的故事來創(chuàng)設情境。在講解方程和函數(shù)的應用的時候,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關注的實際例子引入。

  3.分步設置問題情境

  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起碼是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與學習進度。問題設計中要注意問題的有序性,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拾階而上、步步登高。一堂課為了解決一個大問題,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認知規(guī)律、思維水平和學習能力等學習實際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將學生存在的問題解剖成一個個有序的小問題,通過這些小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一部不得向大問題逼近,直至問題的解決。在一堂課的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分化難點是每位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另外,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兼顧學習好、中、差的學生,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堂課中都有所學、有所獲。并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不斷的調節(jié)分布設置的間距,使教師的教學過程與學生的思維認知過程相一致。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45139.html

相關閱讀:數(shù)學“學困生”心理分析及轉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