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高效課堂感想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課堂教學從以往的“老師一言堂”變成了“師生互動”,從“老師講學生聽”變成了“學生自主探究”,從“沉悶的課堂氛圍”變成了“教學氣氛異;钴S”。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fā)展,我們的課堂教學多了新穎的形式,但是,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沒有處理好,就容易丟失一樣重要的東西——實效性。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教學煥發(fā)出活力?本人將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設計新穎省時的新課導入

  1.利用多媒體,聯(lián)系熱點問題和實際問題導入

  例如,在講《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第一課時)》時,可以將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成功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的記錄短片進行截圖,讓學生觀看神舟七號在前部分的運行軌道,從而引出其軌跡為橢圓。

  2.設置問題情境,制造認知沖突

  例如,在講《數系的擴充和復數的概念》一節(jié)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方程x2+1=0在實數集中無解,聯(lián)系從自然數系到實數系的擴充過程,你能設想一種方法,使這個方程有解嗎?這樣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把實數系進一步擴充的欲望。

  3.通過趣味故事的講述,引入課題

  例如,《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一節(jié)中,可以通過古代印度國王要獎勵國際象棋的發(fā)明者這個故事,引出發(fā)明者所要的麥?倲1+2+22+23+……+263,是一個求首項為1,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前64項的和的問題。

  當然,復習與本節(jié)內容有關的知識點,也是一種可取的導入方式。但是,不管采用何種形式的導入,一定要控制好時間,盡快導入課題。

  二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情境

  1.提問要有針對性——緊扣學習內容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掌握有關的知識,并形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問題的設計必須要有針對性。

  2.提問要有連貫性——知識講解要過渡自然,結構緊湊

  數學的知識體系間有著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內容的“數學內涵”及其相互關系。

  三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因此,課堂上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探究活動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發(fā)揮作用,教師的引導組織非常關鍵。

  1.合理分組,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

  例如,在《隨機事件的概率》一節(jié)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八組,每組人數盡量一樣多,讓每位學生取一枚同樣的硬幣拋擲10次,并記錄正面朝上的次數,小組匯總后,各小組比較并將全班同學的結果匯總。該試驗分組進行,能控制時間。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探索的積極性,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隨機事件的隨機性和頻率的穩(wěn)定性的理解。

  2.利用模型,讓學生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

  例如,《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第一課時)》中,對于橢圓軌跡的產生,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制作模型,畫出軌跡,并找出畫出軌跡應滿足的條件。

  四精講典型的例題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時俱進地認識“雙基”。

  我們進行數學課堂教學,其目的是要學生掌握好數學這門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因此課堂上要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好“雙基”,就要求我們要精講例題。

  1.引導學生尋找解題思路

  在《綜合法和分析法》中,我們學習了用分析法來證明數學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思維方式來分析數學問題,尋找解題思路。

  2.例題講解后,要注重例題的回顧、反思

  第一,回顧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很多學生對于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步驟是比較模糊的,教師要善于總結規(guī)律,加深學生的印象。

  第二,回顧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很多題目的解題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

  五布置合理的練習

  不管新課程如何改革,要讓課堂教學有效,適量的練習是有必要的。數學的日常作業(yè)仍應以練習為主,以練促教。但是,讓學生把所有習題都做完很難辦到,也沒有這個必要。因此,我們應針對大綱要求合理選擇課堂練習、課后習題。練習不宜過多,但選題應典型。在布置作業(y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突出重難點的典型題目

  選擇與本節(jié)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教學方法有直接關系的題。在選題時,可選擇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題目,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選擇學生易錯的題目

  學生在作業(yè)上表現(xiàn)的錯誤,主要歸因于知識遺忘,理解偏差。在留作業(yè)時,可將易錯的問題類比,讓學生自己找出易錯點。

  3.布置作業(yè)要有針對性

  作業(yè)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例如,可根據學生基礎,分層布置作業(yè),將作業(yè)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為基礎題,要求全體學生掌握;選做題為能力提高題,只要求基礎較好的學生掌握。

  總之,以上只是本人的一點初步認識,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水平。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張金生



相關鏈接>>

1、決戰(zhàn)高考數學之四月深化復習(學生版)

2、全國各地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調研數學(理)試題匯總

3、學年春初中數學備課資料精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48598.html

相關閱讀:多媒體是數學有效教學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