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揭示蛋白Chi和dLMO調(diào)節(jié)Notch信號通路活性新機制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1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Reports在線發(fā)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趙允研究組題為ChianddLMOfunctionantagonisticallyonNotchsignalingthroughdirectlyregulationoffngtranscrip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蛋白Chi和dLMO調(diào)節(jié)Notch信號通路活性的新機制。

Notch基因最早發(fā)現(xiàn)于果蠅,其功能的部分缺失可導致翅緣缺刻。Notch信號通路參與調(diào)控細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眾多過程并在進化中高度保守。已有的研究表明,在Notch信號通路中,基因apterous(ap),chip(chi)以及beadex(bx)在果蠅wingdisc發(fā)育過程中dorsal-ventral的劃分起著重要作用。Chi作為轉錄輔助因子可以與Ap形成復合物參與調(diào)控Notch信號通路的活性,然而該復合物的活性又受到dLMO(beadex基因的蛋白產(chǎn)物)的抑制。目前對于Chi以及dLMO在Notch信號通路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還相當有限,因此,對其調(diào)控機制的研究顯得至關重要。

趙允研究組的博士研究生韓暉以果蠅的wingdisc為研究模型,通過針對Chi蛋白的loss-of-function及gain-of-function研究,在相應區(qū)域形成Chi表達水平的明顯差異,發(fā)現(xiàn)了Notch信號通路在這些克隆邊緣及靠近dorsal-ventralboundary附近被激活。這一現(xiàn)象可以用不同的手段得到驗證。進一步機制研究表明,相鄰細胞間不同Chi表達水平的差異對Notch信號通路的激活具有重要的調(diào)控作用。研究還發(fā)現(xiàn),dLMO對Notch信號通路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與Chi相反。然而Chi及dLMO作用的發(fā)揮卻都依賴于基因fringe的功能(Fng,一種糖基化轉移酶)。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Chi與dLMO可以形成復合物,直接調(diào)控fng的轉錄,進而在不同水平上調(diào)控Notch信號通路活性。

該項工作得到了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細胞分析技術平臺和果蠅資源與技術平臺的支持與幫助,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部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經(jīng)費支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48806.html

相關閱讀:我國學者培養(yǎng)出“聰明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