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課程標準和高考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選修地理的考生來說:除要學好初中地理一、二、三、四冊和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冊外,還增設了高中地理(選修)上、下冊的內容,可謂容量大矣;又2003年高考時間提前,可謂時間緊矣,再加上近幾年高考試題不斷翻新,對學生的地理技能、分析綜合思維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如采用過去死方法、死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本人在復習時遵循:讓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的原則。著重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加強技能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養(yǎng)成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目的。把發(fā)散型思維方式作為復習的首選模式,并作了初步嘗試,通過幾次測評,效果頗佳。
一、以果帶因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四重,即重過程教學、重學法指導、重技能培養(yǎng)、重實際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不要授人以魚而要授人以漁,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復習河流與湖泊一節(jié)時,書中講到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而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這一結論是無可厚非的,讓學生記住它,也并非難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這就要讓學生知道大不單單是指其長度,而且還要從其徑流量、流域面積等多角度來分析,因為珠江位于我國華南地區(qū),流經降水較多的濕潤地區(qū),而黃河則位于我國降水較少的北方地區(qū),珠江的流量是黃河的6-7倍,故黃河只能被稱為第二長河,而不能稱第二大河。爾后再舉一反三,讓學生分析: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而不能稱之為第一大河?通過以上分析,學生不但加深了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對問題的遷移和分析能力。
二、以線帶點
通過對《地理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研究分析:高考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多而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太緊密。如果讓學生單純地去識記,學生會感到既枯燥又無味,同時遺忘率又高。即使學生記住了,也很難應付靈活性、綜合性強的高考模擬試題,從而給學生產生一種莫名的感覺:我下了功夫,卻考不出好成績。使學生對地理學習逐漸失去了信心,進而產生一種恐懼感,真可謂:見地而無理,有理講不清。為此,本人在復習時,設置了多條線,如:經線、緯線、交通線等,用這些線把一些素不相識的知識點串連起來。如在復習《世界地理》知識時,本人以赤道為紅線,要求學生回答:
①自西向東,赤道所經過的大洲、大洋的名稱?
②赤道所經過大洲的主要氣候類型?成因?特點?
③赤道所經過大洲的主要地形區(qū)?成因?特點?
④赤道所經過的國家?首都?經濟?特有的農產品、礦產品?近年來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民族?文化?宗教?
通過以上復習,學生不但了解了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學會了如何看圖、識圖以及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提高了自學的能力。
三、以點帶面
在小比例尺的地圖上,我們可以把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qū)看成一個點,以點為中心,向外畫圓,輻射其它地理知識,形成一個面。例如:講北京時,要求學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出北京的氣候類型、成因、特點?進而引出北京的沙塵天氣:爆發(fā)的時間?源地?原因?解決的措施?以及2008年的北京奧運幾月份舉辦可避免沙塵的襲擊?等一些問題)、歷史的變革、城市職能(引出城市職能的種類?以及我國主要城市的職能?)、人口(引出今后北京的人口政策?)、經濟的發(fā)展(引出目前主要的工業(yè)部門?今后應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北京的經濟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等。課后讓學生再了解一下倫敦、巴黎、紐約、舊金山等世界重要的城市,以及一些熱點城市。這樣,不但使學生識記了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
四、以圖帶文
古人云:學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左書右圖,由此可以看出地圖對于地理來說是何等的重要。這種強調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再把圖像信息儲存?zhèn)溆玫淖鞣,可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多樣而豐富的地理表象。由于圖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記憶和再現,所以通過圖像建立起來的地理表象,在記憶心里活動中具有特殊意義。再說有些地理知識用文字表述比較抽象,而用圖表表示則比較直觀形象。更何況高考要求考生對圖的能力不斷提高:不但要求學生學會識圖、讀圖、分析圖,還要求學生能繪制圖表。因此,在復習時,就要重視圖。如:在復習世界氣候時,本人采用了以圖帶文的復習方法,先出示圖表,然后讓學生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①判斷該圖是何種氣候類型示意圖?判斷的依據?該氣候主要分布的位置?該氣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點?植被及其特點?
②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上,找出該氣候類型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qū)?世界上還有哪些地區(qū)有該氣候存在?
③假如該地是南非的開普敦,此圖中的氣溫和降水情況是否與實際相符合?如不符合,該圖應如何改動?(多媒體演示該氣候類型的其它圖表)
④假如把圖中的氣溫和降水改成:高溫多雨,低溫少雨,那么,該圖表示的又將是何種氣候類型?
由此引出另一種氣候類型的復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圖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等方面的綜合思維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發(fā)散型思維方式在高三地理復習中運用,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不斷研究探索,靈活地將發(fā)散型思維方式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去,不斷創(chuàng)新,更新教育觀念,為黨的教育事業(yè)而努力奮斗。
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lián)系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yǎng)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說一個問題,有的同學們覺得地理特別抽象和生活沒太大關系,我想說,生活之中處處有地理,時時有地理,例如陰晴冷暖,晝夜更替,日長日短,抽洗臉池子按鈕的旋轉,冬夏季節(jié)影子長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們生活中,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學好地理其實真的不難,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74252.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常識:云有哪些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