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學習方法之表解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表解法作為一種常見的地理教學方法,自有其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與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講,包括如下三點:

(1)有利于提高概括能力。

它可以把冗長的文字敘述簡化,精當、醒目、有重點地表述有關內容,使之一目了然。例如:天氣與氣候兩個概念,如果按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一般要10分鐘左右,且難以理解透徹:而用表解法比較至多5分鐘,節(jié)余時間則可多練。這樣精講多練、比較概括,自然事半功倍。其分析見

(2)能開拓學生的求異思維,增進理解記憶。

教學中表解法往往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地區(qū)或國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相互聯(lián)系起來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寫在表格中,使它充當地理知識的貯存器,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增強了理解記憶。例如:表1中填注氣候與天氣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的練習,對了解教學狀況很有價值。類似問題這樣處理,一方面比較加深了理解,另一方面理解促進了記憶,簡化了內容,顯出明顯優(yōu)勢。

(3)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應變能力。

許多地理知識是彼此相關連的,常常還可以觸類旁通。利用表解注意啟發(fā),學生往往就能舉一反三、隨機應變。例如:填注我國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條件就是典型示范。

就表2而言,教者先指導學生填氣候一項,以下各項均由學生自行思考填好。這樣學生既加強了兩分化分析地理事物的認識,又適應了類似問題的解答。導而勿牽,遠優(yōu)于常規(guī)填鴨式教法。

學習的目的主要在于運用,而運用當否則是能否發(fā)揮其作用的關鍵所在,在將表解法運用于地理學習時,應突出以下三個方面:

1.根據教學要求設計表解

表解法的運用首先是表解設計,可要設計好實為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一般來講其項目要根據教材內容與要求選定,切忌濫立名目、隨意增減。表解既要簡明又要全面,切不可遺漏項目和各項中的基本論點。例如:

設計時既要考察到兩部分各項內容的系統(tǒng)性,又要考慮到二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就是說通過本表練習有關季風的題目一般要能對付。

2.重點考究復習、練習

表解法可以在各種課型、各個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但實際證明以復習、練習課及鞏固環(huán)節(jié)中運用起來效果最佳,因為它可以起到精要概括、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

例如:氣候一章的小結。

3.表解題型訓練

表解在地理成績考核中早已出現(xiàn),但被廣泛采用是從標準化命題盛行時開始,然而學生對此比較棘手。其原因主要是:概括能力不強,專題訓練少,不習慣這種題型。即使達意,也不會這樣表意。故此,為發(fā)展能力適應命題改革,切不可忽視這種智能訓練。

運用地理表解除上面提到的外,還要特別注意如下兩點:

其一,只有在精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才能系統(tǒng)地、有重點地表述縱橫交錯、千頭萬緒的地理事物,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通過練習熟悉教材,抓住本質,提煉出地理特點、規(guī)律、成因,以形成簡明、概要、深刻的認識。

其二,切忌牽強附會,務必因材而異,表現(xiàn)法也像其他方法一樣涉及因材施教的問題。這主要是指根據不同教材、要求、課型靈活而恰當地運用表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相反則會有損于知識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而貽誤教學。

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lián)系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xiàn)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yǎng)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說一個問題,有的同學們覺得地理特別抽象和生活沒太大關系,我想說,生活之中處處有地理,時時有地理,例如陰晴冷暖,晝夜更替,日長日短,抽洗臉池子按鈕的旋轉,冬夏季節(jié)影子長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們生活中,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學好地理其實真的不難,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75449.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必背考點:晝夜長短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