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復習等值線知識重點難點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為了幫助考生復習等值線相關知識,編輯老師整理的等值線知識重點難點,希望對您提高學習效率有所幫助。

1.坡度問題:一看等高線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二計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對高度/水平實地距離。

2.通視問題: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注意凸坡(等高線上疏下密)不可見,凹坡(等高線上密下疏)可見;注意題中要求,分析圖中景觀圖是仰視或俯視可見。

3.引水線路:注意讓其從高處向低處引水,以實現(xiàn)自流,且線路要盡可能短,這樣經(jīng)濟投入才會較少。

4.交通線路選擇: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既要考慮距離長短,又要考慮路線平穩(wěn)(間距、坡度等),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沿等高線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減少坡度,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兩條等高線;盡可能少地通過河流,少建橋梁等,以減少施工難度和投資;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庫建設:要考慮庫址、壩址及修建水庫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區(qū),口小利于建壩,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②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fā)水庫地震;③考慮占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zhèn);④還要注意修建水庫時,水源要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處向低處流,發(fā)育于河谷(等高線凸向高值),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8.水文特征: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豐富;河流流量除與氣候特別是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大小有關。

9.農業(yè)規(guī)劃: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yè)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區(qū)發(fā)展耕作業(yè),山地、丘陵地區(qū)發(fā)展林業(yè)、畜牧業(yè)。

10.城市布局形態(tài)與地形:平原適宜集中緊湊式;山區(qū)適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勢及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qū)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圖特征。

12.地形相關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②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類型判讀:第一步看等高線形狀,等高線平直,則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線的注記,平直等高線注記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為平原,平直等高線注記500米以上的可能為高原;閉合等高線注記內低外高的地形為盆地或洼地;閉合等高線注記外低內高,且注記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形為丘陵,注記在500米以上的地形為山地。在剖面圖中判讀地形類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狀和對應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參照上述方法進行。

二、等溫線專題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與緯線平行即東西走向緯度因素或太陽輻射;與海岸線平行海陸性質或海陸分布;與等高線或山脈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彎曲狀況:作水平線法比較彎曲處與交點的溫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區(qū))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區(qū))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狀況:疏溫差小我國7月氣溫、熱帶地區(qū)、海洋、山地陡坡、鋒面處;密溫差大我國1月氣溫、溫帶地區(qū)、陸地、山地緩坡。

4.分析數(shù)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間走;閉合曲線大大或小小;高值區(qū)夏季大陸、冬季海洋、暖流流經(jīng)、地勢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區(qū)冬季大陸、夏季海洋、寒流流經(jīng)、地勢高(山嶺、山脊)。

5.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斷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溫線的度數(shù)逐漸減小或自南向北等溫線的度數(shù)逐漸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溫線的度數(shù)逐漸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溫線的度數(shù)逐漸減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斷陸地、海洋位置:冬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冬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低),海洋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高)。夏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夏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高),海洋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低)。

(3)判斷月份(1月或7月):判斷月份時,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節(jié)的差異性。

1月: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

7月: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

等值線知識重點難點已經(jīng)呈現(xiàn)在各位同學面前,望各位同學能夠努力奮斗,更多精彩盡在地理網(wǎng)高考地理知識點欄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75467.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知識點地形對水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