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數(shù)學學科具有數(shù)理抽象、邏輯嚴密等特點,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在準確性、完整性和科學性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僅僅依賴語文教學在語文范疇內(nèi)所進行的基礎(chǔ)訓練,則難以滿足數(shù)學學習的需要。如“一個角的余角的補角是這個角的4倍,求這個角"中的已知條件,一方面是一個主謂句,其主語的附加成分是雙重定語;另一方面,它是兩個概念所反映的三個角的大小關(guān)系。如果沒有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就難以找到其數(shù)量間的等量關(guān)系。因此,在初中尤其是在初一數(shù)學教學中,結(jié)合數(shù)學教學內(nèi)容,借鑒語文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聽”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學習數(shù)學,要有良好的“聽"的習慣,也要講究“聽”的方法,即既要愿意聽又要會聽。特別是在“定義、公理、定理、法則”的學習中,要求學生“聽”要抓關(guān)鍵,在完整地聽、準確地聽的基礎(chǔ)上有重點地聽,以利于準確地理解和記憶其中的主要內(nèi)容和內(nèi)在聯(lián)系。但是,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初中學生,特別是初一學生“聽”的水平普遍較低,如在“鄰補角"的教學中,我在講述“一條直線和一條端點在該直線上的射線組成一對鄰補角"后,讓學生復述,有的學生簡直像什么也沒聽到,老半天也開不了口;有的學生則復述得面目全非,能復述句意的學生很少。針對于此,我一方面嘗試著借鑒語文教學中語法分析的方法,對“定義、公理、定理、法則"等進行語法剖析,要求學生在“聽"的時候,抓住“主干",兼顧“枝葉”。如上例,“什么組成鄰補角”是句子的“主干”,組成鄰補角的是“一條直線和一條射線",這是“主干”中的“聯(lián)合主語”。值得注意的是射線的“定語”—“端點在該直線上",忽視了這一點,就不能準確地把握射線和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分析之后,再讓學生復述,其情況明顯改善。另一方面,我在課堂教學的板書上下功夫,用彩色粉筆突出內(nèi)容的主要部分,并有意識地減少一些板書,多安排一些“聽”的訓練。
學生“讀”的能力,來自于其良好的習慣。然而,許多學生不愿意讀,即便要他讀,也是走馬觀花。如學生讀了“由兩條直線相交所得到的,有公共頂點,沒有公共邊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后,我提問“兩個角成為對頂角的條件是什么”?不少學生把“由兩條直線相交所得到的”這個條件丟了。我分析其錯誤的嚴重性時說,三個條件都是限制“兩個角"這個主語的,但第一個條件是最重要的條件,并把這個條件比作“對頂角”,的“生身父母”,且舉反例(畫圖)佐證之。
又如,我讓學生讀“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這條直線平行”,然后令其背誦,有的卻把“直線外"三字漏了,我指出:“恰恰是它準確地描述了這一點和這條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并問:“若點在直線上,其結(jié)果如何?”,以示“漏之罪不可赦";又指出“有一條”與“有且只有一條”有什么區(qū)別,以警示學生用“心”去讀,去體會二者的各自含義。筆者每教學一個“定義、公理、定理、法則”或一道題,總要讓學生先讀兩遍,然而提問其中的重點和值得注意的地方,要求他們慢讀,逐字逐句地讀,且邊讀邊記、邊思考、邊想象,并在此基礎(chǔ)上抓住句中的關(guān)鍵詞語和主要成分在句中的地位和作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許多學生由不愿讀變得樂意讀,由馬虎讀變得認真讀。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76942.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數(shù)學中五種常犯的錯誤,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