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wǎng)絡(luò)上一組80后藏族新人的“另類”結(jié)婚照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點擊量破40萬,這對突破傳統(tǒng)的新人給所有人帶來是視覺上的沖擊。從都市到藏地,從摩登到傳統(tǒng),所有的一切都讓我們開始對藏族的婚禮產(chǎn)生興趣,今天地理網(wǎng)小編給大家講講傳統(tǒng)的藏族結(jié)婚程序。
婚禮前夜稱作花夜。新郎要在祖屋的鍋莊旁接受長輩與平輩人的祝福,當?shù)胤Q作掛紅。新郎及接親人牽上白色的馬或懷孕的母馬來接心愛的新娘,婚禮舉行的當日清晨,新娘在親友的相送下來到新郎家的日子要帶上哈達、酒、糖果之類,以備散發(fā)。一大早,在祖屋里外的地面上,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用白色石灰畫上海螺、蓮花等吉祥圖案,然后在屋外吉祥圖案的末端放上一桶清水和柏枝。當新娘從白色的馬或懷孕的母馬上下來時,新娘的舅舅一邊念誦吉祥的祝詞與經(jīng)文,一邊用柏枝沾水祭祀天地神靈,然后新娘進到屋內(nèi),婚宴正式開始。結(jié)婚那天的清晨,新娘在最親近的幾位親戚陪同下,由哥哥背出寨子的大門。這時,陣陣莽筒聲、嗩吶聲響起,新娘和她平時要好的姐妹們齊聲共哭,因為新娘要走向新的生活,是激動也是對娘家的留戀。新娘的鄉(xiāng)鄰們在路邊唱起了嘉絨山歌:“阿爸阿媽送送達爾加(出嫁姑娘),心酸心疼心相愛,愿你們吉祥如意、一路平安。”來拉親的隊伍也以山歌對答:“阿爸阿媽請放心,新娘永遠是你女,普亞(新郎)是你兒,一切都會美”。到了夫家,四方來參加婚禮的人們,帶上哈達及禮物,獻給一對新人,青年男女跳鍋莊、喝雜酒,老年人在屋內(nèi)飲酒,誦祝愿禱詞,一道難題擺在新郎面前,因為新娘和伴娘的裝束完全一樣,紅頭巾蓋著她倆的臉,到底哪個是新娘哪個是伴娘,要由新郎自己來認。新郎頗費思索,從自己送給新娘的信物手鐲、戒指認出了真正的新娘,于是紅頭巾揭開,新娘與參加婚禮的鄉(xiāng)親們見面。這一天敬酒是敬“啞巴酒”,即新郎新娘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說話,敬酒的話由伴郎伴娘代為表達。能歌的親友,則在敬酒時高唱藏族的敬酒歌,同唱敬酒歌——— 《阿拉江瑟》。進行情歌對唱,酒宴完全融在了美妙的歌聲與醇香的美酒之中。晚上,則在新郎的祖屋里通宵達旦地舞蹈。
婚禮文化
婚禮是以新娘的舅父為中心進行的,顯示出這種婚禮折射著東女文化,體現(xiàn)了嘉絨藏族古代以婦女為中心的痕跡。雖然嘉絨地區(qū)早已走過母系氏族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但是人類原始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兄長作為家族兄妹一代的保護者的地位,卻沿襲至今。
嘉絨藏族的婚禮是隆重的,也是神圣的,婚禮自始至終,村寨里載歌載舞整日徹夜。但是最奇特的是在婚禮的這天,新娘不能和新郎同居,只能由伴娘陪伴著,連說一句話甚至碰根指頭的機會都沒有。第二天還要回娘家去,在娘家過上一段日子以后再到婆家,這樣,夫妻生活才真正開始。
第二天,新娘舅舅帶著自己的甥女要離開新郎寨子的時候,新郎寨子的鄉(xiāng)鄰們,特別是青年男女,夾道恭送。道路兩旁,兩位青年牽著一根紅綢,橫攔著回去的道路,這叫“攔紅”,同時有人上前給離去的新娘的家人額頭上抹上白面粉,每一個經(jīng)過的人都要回答問題,或者喝上三杯美酒,新娘也不例外。剛過攔紅關(guān),一大群新郎家的男男女女會將一些人拋向空中。讓他們鉆過紅綢。嘉絨藏族十分崇尚白色,互相涂抹白面粉是對親人、鄉(xiāng)鄰和生活的祝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87160.html
相關(guān)閱讀:地理復(fù)習必備的五大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