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地理的重頭戲,有時甚至比書本還重要。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nèi)容。因此,學地理一定要提高自己運用地圖的能力。
一、記圖
可通過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來認識其分布。將各大洲和各大國家,我過各省、高原、盆地等重要的地理的地形和位置分布等都要弄清楚。
二、畫圖
通過動手繪制示意圖,加深記憶。比如西亞石油輸出的路線,同學們可以在一張草紙上繪制出簡單的、相對位置正確的示意圖。同學們還可以把輪廊圖復印下來,再分別把河流、山脈、島嶼分類畫在圖上。這樣以后不管考卷上出現(xiàn)什么圖形,頭腦中都會有個快速反應。這類圖不要求繪制得多么精準,只要能說明問題就行。
三、注圖
一邊聽課一邊把學習中出現(xiàn)的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圈點下來。如:學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圖上找到并落實下來。
四、析圖
在讀圖時要加以分析判斷,層層剖析,找出規(guī)律。
比如,我們在《森林資源》一課中的護坡林帶保持水土示意圖時,可作這樣的分析:
第一步,獲取信息,是獲取原理圖中所顯示的各種信息。
第二步,分析地圖,是要分析我們在圖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和內(nèi)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從上到下,表示地表徑流的箭頭由粗到細,顏色也由深變淺,說明護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含蓄水源、保持水土作用。
地理知識內(nèi)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lián)系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當?shù)睾蛧业慕?jīng)濟發(fā)展、國內(nèi)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xiàn)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yǎng)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說一個問題,有的同學們覺得地理特別抽象和生活沒太大關系,我想說,生活之中處處有地理,時時有地理,例如陰晴冷暖,晝夜更替,日長日短,抽洗臉池子按鈕的旋轉,冬夏季節(jié)影子長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們生活中,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學好地理其實真的不難,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90911.html
相關閱讀:初高中地理知識如何銜接與融合